新馬海域糾紛緩和:兩國均淸場不駐紮船隻

夏天| 2019-03-19| 檢舉

去年年末最熱的話題,就是新馬兩國的海域糾紛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國自去年10月25日起,就一直在新加坡港口海域界限議題上僵持不休。今天終於達致協議:新馬同意相互暫停執行重疊港界,雙方港界將分別恢復至2018年10月25日前和12月6日前的狀態。

新馬海域糾紛緩和:兩國均淸場不駐紮船隻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左)和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賽富丁今天達致協議:新馬同意相互暫停執行重疊港界,雙方港界將分別恢復至2018年10月25日前和12月6日前的狀態。(維文面簿)

新加坡照常派船巡邏。

小時候與小夥伴玩耍,經常在遊樂場沙地上互劃地盤,劃著劃著一言不合,就將沙地亂抹一通,高喊:玩臭的!重來!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國自去年10月25日起,就一直在新加坡港口海域界限(Singapore Port Limits,簡稱「港界」)議題上僵持不休。

先是馬國單方面挑釁,在1979年雙方同意的港界上劃出新的「寬度」,將地圖上大士附近一帶標著新加坡海域的範圍「自動」劃入馬國柔佛州的港界內,還出動馬國政府船隻14次入侵新加坡大士領海。這種「不大不小的動作」就像一隻打不扁的小強那樣令人防不勝防。

去年12月6日,新加坡終於忍無可忍,由交通部長許文遠出面「回敬」一招宣布說,面對馬國的挑釁行為,我國決定即日起擴大大士附近的港界,但不會超出我國海域的範圍。

「國家時不時可以修改港口海域界限,但不能違反國際法或侵犯他國主權。」

這是我國自1997年以來,第一次修改港口海域界限。

新馬海域糾紛緩和:兩國均淸場不駐紮船隻

1997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和印尼達成的海域界限範圍。(交通部提供,聯合早報製圖)

2018年10月25日以後被馬國劃為港界的那片區域,稱為「重疊港界」,見下圖。

新馬海域糾紛緩和:兩國均淸場不駐紮船隻

2018年20月25日,馬國單方面將灰色部分的新加坡海域劃入柔佛巴魯港界。(交通部提供,聯合早報製圖)

今年1月9日,新馬兩國外交部長剛結束友好會面,柔佛州務大臣奧斯曼沙比安突然大搖大擺登上滯留我國海域的馬國船隻,同時還大陣仗地引來五艘船隻非法入侵我國水域。在那之後,還出現滯留在我國海域的馬國「釘子船」。

新馬海域糾紛緩和:兩國均淸場不駐紮船隻

柔州大臣奧斯曼沙比安(左)高調登上侵入新加坡領海的馬國浮標船,還在面簿上載多張巡視照片。(奧斯曼沙比安面簿)

對此,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國會上說:

「我國安全機構以最專業的精神執行任務。它們完全有能力迫使入侵我國領海的馬國政府船隻離開該海域,但為了不損害兩國目前為和平解決爭端而展開建設性討論的氛圍,政府指示安全部門在現階段保持克制,避免緊張局勢升級。」

聽好了,不是我們不要驅趕,而是不想影響新馬談判。不過這種以和為貴的處理方式卻讓本地不少線民感到「很不爽」,一直呼籲我國政府以牙還牙反制馬國。

大年初五(2月9日),新加坡港界擴大部分突然出現馬國和希臘商船相撞事件,讓線民覺得「人在做天在看啊」。當時,非法滯留的馬來西亞浮標船Polaris與希臘註冊商船Piraeus碰撞,幸好兩船相撞後,沒有造成人命傷亡或漏油。

新馬海域糾紛緩和:兩國均淸場不駐紮船隻

馬來西亞浮標船Polaris和希臘註冊商船Piraeus在我國海域相撞。(新加坡員警部隊提供)

我國外交部在碰撞事件後再次重申:

「船隻持續停泊在該水域會影響航行安全。我們早前已表明,馬國繼續派遣船隻停泊於該水域,就得為任何意外事故負責任。」

新馬兩國同意將港界恢復到10月25日之前

吵了幾個月,新馬外長今天(3月14日)在馬來西亞行政首都布城再度會面,發出聯合聲明表示:

新馬同意相互暫停執行重疊港界,雙方港界將分別恢復至2018年10月25日前和12月6日前的狀態。

(看到這裡,紅螞蟻和許多線民一樣鬆了口氣,原來外交事務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解決方案有時候也可以在沙地上用手一抹回到原點。)

兩國外交部長好不容易碰頭,當然不只說了這個大原則,還談了細節。

新馬海域糾紛緩和:兩國均淸場不駐紮船隻

(維文面簿)

新加坡外交部發表的文告顯示,除了讓港界回到「原點」,兩國也同意即日起:

不批准並暫停重疊港界內所有商業活動;

不在重疊港界內停泊政府船隻;

在海域內依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行事。新馬相關政府機構將制定務實機制,避免該水域出現任何不幸事件;

設立由新加坡外交部常任秘書池偉強和馬國外交部秘書長慕哈末沙魯(Muhammad Shahrul)擔任聯合主席的委員會,探討劃界事宜。委員會將確保上述幾項建議能在一個月內落實,並在上述建議落實後的一個月內,就該海域劃界展開磋商。

此外,在執行上述措施時,也不能受兩國各自對這個區域的海域界線的主張所影響。

那談不攏怎麼辦?兩國外長都想好了。外交部文告寫道:

委員會若無法達成友好解決方案,經雙方同意,可依據雙方同意的條件,訴諸國際協力廠商糾紛解決機制。

用生活化語言來解釋,就是:

一、咱們不鬧了,讓港界恢復原狀;

二、別在那片水域亂亂駐紮船;

三、喝杯咖啡好好談,談不攏就找協力廠商仲裁。

這樣解釋應該很好懂了吧?

維文:海域是新加坡的,我國依然會派船巡邏

但是(一個很大的但是),維文會後接受新加坡媒體訪問時點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片海域是新加坡領海,新加坡依然會派船隻前往巡邏。

「在今天的提案裡,馬國的船隻將離開那片水域,港界將恢復到10月25日之前的港界,而且我們會繼續按照新加坡法律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派船巡邏那些區域。這樣能減低發生意外的風險,我們將恢復到去年10月之前的做法。然後我們可以坐下來開始談判劃界事宜。那片區域是我國水域,我們自然要巡邏,這是毋庸置疑的。」

維文還補充說,馬國去年雖然曾提出要將船隻清出該區域,但是新加坡當時沒有接受該提案,因為馬國的附加條件是,新加坡不得派船隻前往巡邏。

「這是我們的領海,所以去年的提案不被接受。我們不允許船隻駐紮在那裡,也不允許商業活動。我們向來都在那裡巡邏,我們現在也會依然這麼做。所以今年的提案和去年是很不一樣的。」

目前最重要的是緩解緊張局勢,減低發生不測或意外的風險。

「如果這片海域有什麼突發事件,局勢緊張,或是有真實的船隻相撞和發生意外的風險,就沒法展開磋商。」

他還說,雖然兩國已經邁出重要的一步,但這也只是漫長過程中的一步。新馬之間目前有數個懸而未決的議題,他認為應該一步一步來,在能取得進展的事項上積極爭取。

「那些要醞釀更久的解決方案,我們會更細膩、小心地處理。」

維文下午在自己的面簿上也發貼文,指自己在布城與馬國外長賽富丁今天「開了個好會」。

「我們在港界問題上同意實施工作小組所提呈的建議。這些措施將在接下來一個月內實施,包括恢復到2018年10月25日之前各自的港界,以及移除停泊在相關區域內的船隻。

雙方也同意成立一個委員會來監督上述措施的執行,然後開始探討港口海域劃界事宜。我們在本質上將讓局勢恢復到2018年10月25日之前的原狀。這些措施的執行將不受兩國各自對這個區域的海域界線的主張所影響。

我們將努力鞏固兩國雙邊關係,用符合國際法的方式,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兩國總檢察長將繼續檢討水供協定

維文今天和賽富丁會面時,也談及新馬水供課題。

雙方均同意,兩國總檢察長將繼續會談,更好地瞭解是否有權在1962年新馬水供協定下檢討水價。新馬雙方對於有沒有權利檢討水價,持不同看法。根據兩國簽署的水供協定,雙方在協定簽署25年後,可以重新檢討協定條款。但是,馬國在1987年選擇不調整水價,因此失去了檢討水價的權利。

兩國總檢察長為此去年12月曾舉行一次會談。不過,會談因為持續發酵的柔佛巴魯港界和實裡達機場儀錶降陸系統(ILS)等課題,無法取得進展。賽富丁今天在會上說,兩國總檢察長將繼續磋商,尋找前進的道路。

巡迴大使許通美教授也在《亞洲新聞台》的面簿上這則新聞的留言區悄悄地留下這句話:

沒錯,就是 「恭喜!」。

兩國從吵吵鬧鬧到願意坐下來好好談,自然可喜可賀。

線民:有煎餅大王在,隨時可能有變卦

線民松一口氣之餘都持觀望態度有所保留,多表示「先聽聽就好」,再給一周時間,看看「煎餅大王」會不會又再翻一次煎餅。

也有一小撮線民認為,所謂的重疊港界原本就屬於新加坡領海,沒什麼好爭議的。甚至有線民認為,兩國外長今天的處理方式,馬來西亞看似讓步,新加坡其實吃了暗虧。

「到最後我還是覺得我們好像吃了虧,對方行為不可理喻,導致身為(那片海域)主人的我們都不能將船隻停泊在那裡。他們沒什麼可吃虧的,因為那片區域原本就不是他們的!為何每次都以這種方式收場?是我們太好說話了嗎?這讓我們看起來似乎很軟弱。」

其實許文遠去年就一再強調,在大士地區填海之前,備受爭議的海域本來就屬於新加坡的領海。

「實際上在1979年,大士尚未展開任何填海工程。因此1979年馬來西亞單方面宣布不被新加坡承認的海域界限時,根本不可能將新加坡的填海工程納入考量。」

喜歡腦筋急轉彎的線民也看出了一些「端倪」,認為這次兩國外長達致共識,第一時間最需要通知的人不是兩國最高領導,而是柔佛州務大臣,以免他沒有收到通知,吃飽飯後又suka suka坐船出海,到那片重疊港界「到此一遊」。

「別忘了通知那名柔州大臣OK,沒錯,就是那名沒有學位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20344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