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庇15日訊)沙巴公園將最先發現拿篤「藍洞」(Blue holes)的功勞,歸還予Pirate Divers潛水中心創辦人葛蘭哈比魯拉。
「我要澄清那不是一項『新發現』,葛蘭早在兩年前就已經發現。」
沙巴公園總監查米里博士今日聯同葛蘭及沙巴公園研究人員,召開新聞發布會交待近日在旅遊業界和潛水界鬧得沸沸揚揚的發現藍洞事件。
查米里指出,為了把大衛灣在憲報頒布為海洋保護區,沙巴公園在州旅遊、文化及環境部指示下,聯同沙巴大學、沙巴基金局及地方縣議會於上個月在大衛灣展開科學探索活動。
沙巴公園在展開探索之前曾聯絡上葛蘭,但他因為身在新加坡慶祝農曆新年,所以無法參與。
查米里表示,研究人員的任務是要探索和尋找大衛灣獨特的一面,作為海洋保護區的賣點,結果發現到令人驚艷的藍洞或是葛蘭所說的藍環礁(Blue rings reefs)。
他說,有關活動由州旅遊、文化及環境部助理部長兼東谷區州議員阿斯沙夫主持閉幕,當時沙巴公園高級研究員納斯魯哈京彙報了大衛灣的獨特景點,並通過媒體公布,之後被廣泛流傳為「新發現藍洞」。
兩年前已發現「藍洞」
「新聞公布之後,不少潛水愛好者感到質疑,經了解之後我們才知道葛蘭早在兩年前就發現了該潛水據點,也率領過潛水客進行探索。」
「我們(沙巴公園)要為表達所引起的誤解,向葛蘭及團隊致歉。」
他也強調,沙巴公園重視社區和諧建設,向來與利益相關者保持友好關係,攜手推動州旅遊業。
海洋保護區還未命名
提及大衛灣申請憲報頒布為海洋保護區一事,查米里表示當局才剛開始向公眾諮詢及收集研究資料,尚未確定海洋保護區會以什麼命名,極可能是大衛灣、詩南灣或拿篤灣。
他指出,沙巴公園在收集資料之後,便會向州政府提呈建議書。
葛蘭接受解釋和道歉
同時,自2009年在拿篤經營Pirate Divers潛水中心的葛蘭接受沙巴公園的解釋和道歉,並期待與當局合作推動潛水旅遊業。
葛蘭多年來在詩南水域發現過55個新潛水據點,而兩年前發現到藍洞或藍環礁時,他除了用繪圖記錄,也曾在社交媒體分享,但一直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直到現在才引發熱烈迴響。
他也趁機感謝旅遊、藝術及文化部沙巴辦事處早年通過「以西巴丹島為終點」(End in Sipadan)計劃,將Pirate Divers和其他默默耕耘的旅遊業和潛水業者譽為本土冠軍,讓本地和外國人認識到他們。
研究員:我國唯一海底沉洞
拿篤藍洞 新潛水聖地
位於仙本那西巴丹島附近的藍洞(Blue Hole),具備打造成另一個潛水聖地的潛力。
沙巴公園高級研究員納斯魯哈京指出,在拿篤大衛灣發現的藍洞,相信是我國海洋中,唯一有如此獨特構造的海底沉洞,可成為貝里斯大藍洞、巴哈馬迪恩藍洞(Dean's Blue Hole)及南中國海龍洞般名聞遐邇的旅遊景點。
他表示,只要加大保育力度,處於策略性位置的藍洞可成為熱門的潛水去處。
保護區發展成旅遊熱點

同時,沙巴公園總監查米里博士指稱,與仙本那相比,拿篤水域的確比較不為人知,因此有必要列為保護區,進而發展成為旅遊熱點。
他說,本身於1990年曾經到過大衛灣一帶潛水,當時發現到該處的珊瑚因為過度捕撈遭破壞,也有珊瑚白化現象。
「30年後的今天,海底情況還是沒有改善,一旦大衛灣在憲報頒布為海洋保護區後,我們便能有效保護珍貴的海洋生態。」

乘快艇到藍洞需20分鐘
從拿篤岸邊乘搭快艇到藍洞潛水點,需要約20分鐘。
曾多次率領潛水客到藍洞的Pirate Divers潛水中心創辦人葛蘭哈比魯拉指出,該藍洞共有兩個孔,直徑約50至70米,深度為15至20米。
他表示,目前暫未在藍洞發現獨特的海洋生物,但洞穴內水流平緩,非常適合初學者探索,海面也適合進行浮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