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買地自建不簡單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3年前,有一則青年8萬令吉買地建貨櫃屋的新聞,引起許多人關注,畢竟在吉隆坡買一間八九百平方尺的小家,都得花費大概35萬至40萬令吉,8萬令吉就能在自己的土地,建設自己的家園簡直可堪稱神跡!

但有一句話說得好,想像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買地自建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很便宜,但事實上卻有一堆瑣事需要處理。

從找人(建築師團隊)、到獲得有關當局批准、建築材料的選擇、再到跟進整個建築過程,若是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絕對是可以把人逼瘋的環節。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買地自建首先得找到自己喜歡的環境,如果想遠離城市回歸大自然,也必須滿足生活便利,即是不能離便利商店、購物中心或學校太遠。

自建家園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談起買地自建,不僅手續多多,若是預算掌控得不好,分分鐘還會有超出預算的風險。

這一連串的細節,可能不是首購族能輕易應付的局面,《南洋商報》所訪問的專家奉勸有意買地自建或是土地擁有者,需要步步謹慎,考量自己的成本和現金流,再來一步步自己建設家園。

千篇一律的建築格局未必能滿足所有人,買地自建似乎成了另類選擇。

除了能設計並構建自己的夢想家園,如果是在比較偏遠的地區買地,成本貌似也比較低廉,根本不用花大價錢就能擁有自己的小家,還不用背負30年的房貸,怎麼看都是一筆好買賣啊!

買地自建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而若是土地擁有者想要建設自己的家園,又應該怎麼做?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謝詩晨:若有意自行建構家園,建築師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地主和建築師雙方必須良好溝通並達成共識。

總部設在柔佛峇株巴轄(Batu Pahat)的建築設計公司基本設計(Basic Design Workshop)就有為顧客處理自建事宜,該公司其中一個夥伴謝詩晨受訪時說,建設自己的家園不能單純從建築成本考慮,還有其他因素必須納入考量。

首要考量土地成本

「計劃尋找土地自建家園者,首要考量就是土地成本。我國已趨向城市化,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大城市如吉隆坡可說是一地難求,為節省成本往加影(Kajang)、萬撓(Rawang)或莎阿南等購地,會否對前往吉隆坡上班帶來不便等,都必須仔細計算一番。」

他認為,吉隆坡的土地並不便宜,一般會傾向買地自建多數會是退休人士,或者家裡有祖傳土地,否則在大城市買地自建的成本,絕對是沒有直接購買發展商的新項目來得划算和便宜。

基建規劃略有難度

而年輕人若有買地自建的念頭,一定是很熱愛生活或者對生活有一定的要求。

「發展商的項目雖然貴,但對方已經為購屋者解決如設施、公路、交通等基本問題,多數大馬華人還是東方人的思維,崇尚大家庭生活模式,家庭人口比較複雜,所以在規劃自建上略有一點難度。」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陳佐彬:自建家園真的不簡單,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還得妥善考量貸款及現金流問題。

億達法務辦事處創辦人陳佐彬律師也曾有過買地自建的念頭,本來已做好預算分配,但當真正去詢問土地價格卻發現遠遠超出預算,建議計劃買地自建時,務必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必須對於買地和自建有基本的概念和了解。

買地自建除了沒有許多人以為的美好,此外還有兩個因素要考量,即貸款和現金流。

隆市建造費

每平方尺約200元

撇開購地成本不談,從建築材料到基本建設,都是不便宜的花費,屋主還需要支付建造費用和諮詢費等;建造成本則胥視整體設計和建築方法而定。

所以,買地自建並非一定就比發展商項目來得划算,除非屋主對生活質量要求不高。

據謝詩晨透露,一般若是在吉隆坡的土地,業界收取的建造費每平方尺約200令吉起跳,若在比較鄉鎮地區如柔佛峇株巴轄,平均每平方尺收費介於50令吉至100令吉;建造費還未包括需繳付給建築師的諮詢費。

「我們以別墅地段為例,建築師基本諮詢費約是整體建造費的十分之一。建築師會分成六七個階段收取諮詢費,比如在完成結構圖與設計圖是首期收費、呈交圖紙到獲得市議會批准為第二期收費,根據工程次序劃定收費階段。」

不是人人都能有爺爺留下來的地,一般的情況是買了地未必有錢建,所以買地自建首先一定要有穩健的現金流。

成本管控是關鍵

陳佐彬坦言,購買土地僅能向銀行借貸50%至60%,自己本身要負擔土地價格的至少40%至50%,若是向銀行貸款購得土地,土地本身已經抵押給銀行,所以不可能再向銀行貸款建設房子。

「若你已預了一筆建設費,也需另外預留另一筆供架設基本設施的開銷,但如果你買的是吉隆坡Desa Park City一帶的別墅,則無需擔心,因為那裡的地段在發展商規划下,已經架構包括公路和水電等基本設施,無需另外再撥出這筆錢。」

發展商不管是建設公寓還是排屋住宅區,一建就是幾百個單位,而個人自建表示你得獨自承擔所有的費用。

「為什麼我說買地自建不能節省成本呢?那是因為每次說到給自家人的花費,我們每個人都很捨得花,尤其屋子內的設計和裝潢,只要一想到是為了家人,再多的錢都捨得花,所以成本的管控很重要。」

溫馨提醒,如果買到發展商項目的地段,若有關發展商的項目地段建設雙層排屋,那麼地主也必須跟著建設雙層排屋,而不能依據喜好建設別墅或是半獨立洋房。

專業團隊減低錯誤

在買地自建上,必須要找到專業的建築師團隊配合。

完善的專業團隊是由7個專業人士組成,分別是土地測量師(Land Surveyor)、建築師、繪圖師、土木工程師、電子工程師、材料估量師(Quantity Surveyor)及最後負責建設的承包商。

不過,若地主只打算興建兩三層樓高的屋子,則不需要打樁,在這個環節上無需接觸土地測量師,但若是有關土地的地質偏軟,也得尋求土地測量師的意見。

欲知合格土地測量師聯絡和收費詳情,可瀏覽大馬土地測量師委員會(Lembaga Juruukur Tanah Malaysia)官方網站 http://www.ljt.org.my/ 。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改建後的大門口,變為工作室的大廳,前來的客人都可在這裡被接待。

自建順序步驟

謝詩晨站在專業建築師立場,細細為讀者點出整個自建的順序步驟,包括:

1)有了土地後,若是要在土地上建構自己的家,需要尋求土地測量師的協助,清楚估算本身的土地邊界,確保建設不會超出範圍。

2)要找到能和你配合的建築師,在和建築師討論建築概念後,可以由建築師負責找到其他需要的配合人員,或自行尋找。

3)找土木工程師畫結構圖,以明確掌握有關地段的建築結構。

4)和家人討論這間家的空間用途和設計概念,並由繪圖師畫出建築圖紙,再由建築師將有關的結構圖及建築圖紙呈交至市議會,獲得批准才能動工。

5)獲得動工許可後,由建築師畫出施工圖;電子工程師再根據這間屋子計劃安裝的冷氣、大型電器及電燈等計算需要的用電量。

6)由材料估量師按照結構圖和施工圖,詳細列出需要用到的建築材料數量。

7)有了材料估量師的詳細數據,就能找承包商估價;材料估量師的數據越仔細越清楚,則承包商的估價就越貼近實質建設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測量師一般是根據土地大小及工作範圍制定收費(scale fees),地主無需擔心土地測量師會漫天開價,收取昂貴費用。

建設需預留建筑後退紅線

根據大馬城市規劃部門(Urban Planning Department)及地方政府規定,一片土地不能全面建設,需要預留建筑後退紅線(setback line;也稱建築控制線),也就是房子(包括外牆及台階等)與道路靠臨街面的界線。

預留建筑後退紅線也能在發生意外事件如火患時,避免鄰裡屋子過於緊密,減低火患蔓延的風險。

我國別墅的建筑後退紅線規定

前院(從大門到馬路):20呎或6.096米

旁邊與後防建築:10呎或3.048米

邊院建築(面對馬路):20呎或6.096米

停車房門廊柱:10呎或3.048米

買地自建好處

控制權高

建好后土地價值潛在上揚,再融資的貸款也能獲得更高的比例

買地自建壞處

很多瑣事

這類型貸款,攤還期一般不超過10年。換言之,每月供款也較高

買地自建5大問

解答人:億達法務辦事處創辦人陳佐彬律師

建屋須獲批准

問:個人若是打算買地建造自己的家,需知的法律問題有哪些?

答:土地是州政府管轄,所以任何建設前都須獲得地方政府的批准。自己買地自建,還有2個比較需要關注的要點,第一個是必須確認土地擁有權、用途、是否遭遇凍結等情況。

各州條例不一

問:是否每個州屬在買地自建上,都有不同的條例需要符合?

答:在不同的州屬買地,的確有不同的條例需要釐清,略略和大家說明比較特殊的情況,其中一個是吉蘭丹州政府已經明文規定,土地不能賣給其他州屬的子民,另外西馬人若想在東馬買地建設自己的家園也非易事,最好是能找到當地的建築師配合。

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州屬,和發展比較快的大城市,如吉隆坡、新山等,因為發展步伐快,所以政策頻改變,這些都需要注意。

地稅或會增加

問:假使在本來空無一物的土地搭建自己的家園,會否影響每年繳付的土地稅?

答:如果只是土地,就只需要繳付地稅,但若是在土地上興建了房子,就不只地稅了,而且土地上有了資產,有關土地的價值也會跟著上揚,地稅自然也會增加。

農業地程序不同

問:在農業地自建房子,程序是否有所不同?

答:農業地是比較特別的例子,每1英畝的農業地,可建設一間屋子,但不能超過土地面積的五分之一。

建屋須提交申請

問:如果是過世的爺爺本來就留了一片農業地,是不是不需要再向有關單位申請,就能自行買材料建構自己的家了呢?

答:還是需要向地方政府提交申請,包括建築圖紙等,在沒有獲得准許情況下興建的就是非法屋子。一定要獲得地方政府的批文,代表有關建築符合安全考量。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徐熲芳在武吉美拉華蒂找到相鄰的兩棟房子,直接買下這兩片有房子的土地,在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進行改建。

買地自建個案

地主:徐熲芳(Fendarie Su)

職業:笙迪菲設計坊(Santa Fe Interior Architecture)創辦人

自建地點:武吉美拉華蒂(Bukit Melawati)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改建前

買地自建不簡單, 需考量成本現金流

改建後

關乎安全需注意屋子結構

徐熲芳在2015年將兩間相鄰的屋子買下,面積1萬5500平方尺。之後打通並重新設計,作為她的工作室和住家。

買地自建,要特別注意的是結構,這關乎到整間屋子的安全性。

「其實,我當初本來在另一個地方買了空地,規劃自己的家和工作室,但工程進行到一半才發現結構不能支持我將房子建超過3層樓,本來已經敲定搬家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只得擱置這個計劃,再找過地點。」

買地自建10大貼士

1)尋找自己喜歡的環境

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麼,想要有個自己的家,首先得找到自己喜歡的環境,如果想遠離城市回歸大自然,也必須滿足生活便利,即是不能離便利商店、購物中心或學校太遠。

2)熟悉鄰里

只有自己親身和周邊鄰居攀談,才能知道這裡是不是適合你的空間,友善的鄰里很重要。

3)預算估算

你必須知道自己需要多大的土地,才能估算一個大概的建造預算,再把建築團隊收費預估在內。為防額外開銷,建議再以總預算為標準,撥出一筆10%至20%的資金做後備金。

4)找到適合的團隊

這團隊包括建築師、土木工程師、電子工程師、室內設計師、園景規劃師(若能 更完善)、材料估量師(Quantity Surveyor)及承包商。你可以把尋訪團隊成員交給工程師負責,也可以自己逐一尋找各成員,價錢可能更低廉。

5)開始策劃空間

當建築團隊齊人,就開始構思整間家的設計,首先和家人討論需要用到的空間,釐清自己需要的空間,就可以與建築師及室內設計師討論設計和空間構圖。

6)確定自己想要的家居格局

家居風格很多種,可以有傳統家居格局,也可以日本、現代化、自然環境等,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風格。

7)確保符合建設法規

必須清楚了解建設規定,包括需要預留的建筑後退紅線,才能規劃建設房子用到的空間。

8)關注空間設計和自然元素平衡

平衡整體設計和大自然很重要,設計的大前提是必須在不傷害環境的情況下達到設計目的,包括自然採光,能節省能源就儘量用日光,還有就是雨水的循環使用,及善用環保資源。

9)儘量保有原有大自然環境

如果有關土地上有樹木,儘量保留並讓其融入家的格局設計中。

10)彈性使用空間的便利

一間家會跟據住戶年齡的變化,在空間使用上出現變化。比如本來的屋主是兩夫婦,後來育有小孩,則必須預留空間能夠做調整,以便能布置小孩的房間、遊樂設施等。

特約:林妤芯 攝影:姚春顯、蘇漢成、陳奕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20188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