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與馬哈迪和土團黨結盟,希望聯盟在納吉與伊斯蘭黨的三角戰之下,不會有執政的可能。(檔案照:透視大馬)
最近有些輿論,把馬哈迪視為希望聯盟的問題根源。我們不必把馬哈迪當作沒有瑕疵的聖人,但把馬哈迪當作改革的敵人則是一種誤判。
對於與馬哈迪的歷史性結盟,我們可以回到以下的基礎:
第一,馬哈迪因素
如果沒有與馬哈迪和土團黨結盟,希望聯盟在納吉與伊斯蘭黨的三角戰之下,不會有執政的可能。
納吉在2014年3月起操作與伊黨的眉來眼去,2015年2月安華坐牢、聶阿茲辭世,2015年6月伊黨保守派戰勝開明派、伊黨分裂;伊黨保守派與納吉合作。納吉的算盤是,反對納吉個人的馬來選民可以投伊黨,但不投希望聯盟,選後巫伊結盟執政。在此基礎下,儘管有如此巨大的醜聞,納吉以為可以包勝。
可以這麼說,對納吉的民怨當然促成了509的改朝換代,但也因為希望聯盟有馬哈迪與安華、土團黨與民主行動黨、誠信黨等的歷史性大聯盟,移動15%至20%的馬來選票,才可打破納吉與伊斯蘭黨布下的三角棋局。
第二,馬哈迪-安華政府
希望聯盟原有政黨(民主行動黨、人民公正黨和國家誠信黨)與土團黨的歷史性結盟,經歷很長時間的艱巨談判和整合。
希望聯盟原有政黨於2016年12月13日與土團黨簽訂合作協議;
2017年3月27日馬哈迪與土團黨領袖第一次正式參與希望聯盟主席理事會,土團黨正式成為希望聯盟成員黨;
2017年7月14日宣布馬哈迪為希望聯盟主席、旺姐成為會長、安華出任領袖的歷史性安排;
2018年1月7日宣布馬哈迪為希望聯盟首相候選人、旺姐為副首相候選人、安華為第八任首相人選
打從一開始,馬哈迪和土團黨領袖知道,不與希望聯盟政黨結盟,絕對無法動搖納吉的地位。

與希望聯盟原政黨結盟,意味著馬哈迪和土團黨同意希望聯盟成立的政府是馬哈迪-安華政府,缺了馬哈迪和土團黨或者沒有安華領導的希望聯盟原有政黨聯盟,納吉將逍遙地繼續執政。
馬哈迪清楚這是馬哈迪-安華政府;安華也清楚這是安華-馬哈迪政府。
第三,土團黨與行動黨的歷史性大聯盟
2016年3月4日,林吉祥決定接受馬哈迪邀請,出席「人民宣言」會議,開啟行動黨與馬哈迪勢力的大聯盟(grand coalition)。
所謂」大聯盟」,指本來沒有關係甚至對立的勢力,因為共同敵人或者共同目標而跨越過去的對立而結盟。
兩股過去對立的勢力結盟,過程肯定不容易,當中有很多需要對話和談判。這樣的大聯盟,只要可以維持合作的機制和相互尊重,極有可能可以突破過去不能解決的歷史問題。
民主行動黨與土團黨的結盟,需要的不是猜忌,而是承認我們有差異,但只要可以帶動和領導各自的支持群從救國到建國,就能共同創造新的局面。
認清以上各點,需要的是一步一腳印的協作,完成馬來西亞改革的理想。
*民主行動黨全國政治教育局主任劉鎮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