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馬來西亞為中國旅馬大熊貓「興興」和「靚靚」所生的第二隻雌性大熊貓寶寶舉行了一周歲生日慶祝活動。但在2017年年底時,「興興」「靚靚」所生的第一隻熊貓寶寶卻在租借期限結束之前就被馬來西亞急忙送回了中國,原因竟然是養不起……
1、馬來西亞創多國「先例」,只因租借熊貓成本太高?
目前,全球共有23個國家擁有中國租借的熊貓,馬來西亞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時,為了紀念中馬建交40周年,中國向馬來西亞租借了兩隻大熊貓「興興」、「靚靚」。但令人意外的是,和其他想方設法將熊貓留在國內的國家不同,馬來西亞選擇了在暖暖(興興、靚靚的第一隻熊貓寶寶)年僅兩歲時就將它送回了中國。

對此,馬來西亞表示,多一隻熊貓之後,馬來西亞預計要額外花費250萬令吉(約410萬人民幣),再加上日常費用,「成本實在太過高昂」。
那麼,租借一隻大熊貓的成本到底有多高?中國目前並沒有公布所需的資金明細,但按照協議,租借國每年需向中國支付50-100萬美元/只的租金,熊貓生下幼崽之後,租借國還要向中國再繳納60萬美元,而且幼崽三歲後必須回國。這樣算下來,租借一隻大熊貓的成本確實不低,但是大熊貓為租借國帶來的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

2、別再「甩鍋」熊貓!馬來西亞負債規模早已「爆表」
就拿鄰國日本來說,據日本統計,中國大熊貓為東京上野動物園帶來了將近267億日元的經濟效益。從去年2月開始,由於參觀熊貓的人數過多,東京上野動物園還把每人每天的參觀時間限制在2分鐘之內。據不完全統計,各國動物園擁有大熊貓之後,門票收入漲幅接近200%。可見,對於租借國來說,租借大熊貓並不是一門虧本的生意,但為什麼唯獨馬來西亞的「畫風」這麼特別呢?

原因在於馬來西亞的負債規模幾近「爆表」。根據馬來西亞財政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馬來西亞的負債規模在GDP中的占比已經達到80%,即使是除去負債表以外的項目,債務占比也接近65%,遠遠高於馬來西亞預設的上限(55%)。換言之,任何需要馬來西亞「花錢」,且短期內無法收回成本的項目,馬來西亞都難以負擔。
3、「出爾反爾」成馬來西亞常態,中資多個項目無奈擱置
債務大山當前,除了租借熊貓之外,馬來西亞在多個和中國合作的項目上也出現了「出爾反爾」的情況。眾所周知,馬來西亞去年在沒有和中方協商的情況下先後叫停了天然氣管道項目和東海岸鐵路項目(總價值達數百億美元),導致中方已在施工中的項目也只能被迫暫停,而當時馬方的理由還是那一句「成本太高」。

目前,馬來西亞已經確認東鐵項目正式終止,但中馬雙方仍就賠償金額進行商討。據馬來西亞首相透露,馬方可能需要向中方賠償數十億令吉,這一數字與之前媒體預測的數百億令吉相距甚遠,但即使是數十億令吉,對於馬來西亞而言也是不能承受之重。更重要的是,馬來西亞對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多次做出失信行為,一個失去了誠信的國家,還能走多遠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