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2日訊)中國加碼棕油訂單送上門,來函竟被「擱置」一旁,無人跟進,最終「見財化水」!

月中將隨首相敦馬哈迪醫生訪問中國的原產業部長郭素沁,接受《南洋商報》專訪時,揭發驚人內幕。她說,在為中國行做好準備工作時,在部門一些單位「搜出」中國中央企業之前要向我國增購棕油的函件,但相關單位卻沒回應。她說,中國領袖承諾要增購大馬棕油,但我方卻沒良好對接:「我對此感到極不可思議。」郭素沁說,上任後出席各單位彙報,官員表示知悉中國要增購我國棕油的聲明,但卻不懂要如何跟進和聯絡中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向我國購買更多大馬棕油,前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到中國訪問時也發表同樣的聲明,問題是我們卻沒有認真跟進。」訪華跟進增購棕油商機郭素沁說,馬中領導簽署相關協議及承諾,若沒進一步行動就不會成事。「我這次到中國官訪,主要是要與中國中央企業領導層對接,包括中共領袖,跟進增購棕油事件。」她說,只要中國領袖承諾,中央企業必會跟進。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向我國進口192萬噸棕油,總值大約94億令吉;是我國第三大棕油和棕油加工品出口市場,僅次於印度(203萬噸)和歐盟(199萬噸)。棕油價波動成最大挑戰

產量過剩,棕油價格飄浮不定,長期困擾小園主,也是原產業部長郭素沁上任以來面對最大的挑戰。她坦承,短期內難解決這些問題,反之必須採取長期的措施,通過提高內需及開拓新市場才可緩和。「政府不能長期的在小園主面對困境時提供補貼或撥款等。」她認為,這(補貼)只是暫解燃眉之急之策,一切必須回歸務實及長期策略的措施,才可為廣大的小園主紓解長期以來面對的困境,為棕油業帶來美好前景。我國油棕園面積共574萬公頃,當中40%是小園主所擁有,估計占65萬戶。原棕油和棕油產品是出口收入最多的原產品,2017年收入達715億令吉,今年預計可達800億令吉。上任部長近3個月以來,郭素沁收集及聆聽最多投訴心聲的是油棕小園主,尤其目前價格低迷時,小園主受到的衝擊和影響也最大。在開拓市場方面,她說,我們棕油的傳統出口市場,向來都是印度、歐盟及中國等。「我們正面對來自歐洲反棕油的挑戰,歐盟計劃在2021年將棕油從生物燃油和再生能源中排除,因此,我們逼切需開拓更多的新興市場。」開拓非傳統新興市場

她說,初步看到成績的市場有非洲一些國家、土耳其、伊朗及菲律賓等,這些都是屬於非傳統的市場。在提高內需方面,她說,政府可通過提高生物柴油的棕油含量,刺激需求,例如將現有的B7生物柴油提高到B10,即10%棕油及90%柴油柴油比例。若能全面實行B10生物柴油,預計每年可消耗75萬噸的原棕油。「我國年產約2000萬公噸棕油,僅次於印尼4000萬公噸,兩國的棕油出口供應,占全球85%。」

但郭素沁說,推動全面使用B10生物柴油麵對阻力,主要是汽車廠商和運輸業者,以引擎質保為由,要求進行更多試驗,他們目前只能接受B7生物柴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6865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