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7日訊)廈門大學大馬分校負責人之一張穎透露,外國大學若想來馬設校辦學,需有很大心理準備,而該校就面對了大馬教育部諸多政策和朝令夕改障礙。
首相敦馬哈迪出國官訪,昨日表示歡迎日本大學來馬設分校;已在大馬開設分校的廈門大學,分享了海外辦學心得,並給予勸告。
張穎為廈門大學大馬分校校長助理,她說,該大學是首所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在海外首設分校的中國頂尖科技大學,唯3年期間辦學過程,卻面對種種障礙。

張穎
她舉例,該校原獲中國政府批准,每年招收500名高質量的中國學生報讀名額,這些學生都經過中國高考,並通過及達至高考水平的英文考試。同樣的,該校只錄取中國的精英生。
她說,大馬教育部和國家學術鑑定機構(MQA)的很多條件框框,對該校招生帶來阻礙作用,其中今年1月1日起,大馬教育部規定國際學生必須考獲國際英語語言測試系統5.0水平,並且1年內只能報讀相關英語課程,不能報讀本科專業大學課程,讓廈大分校相當為難。

盼賦予辦學自主權
「這應按照不同課程專業設定不同要求,一年只修英語課程,變相如『延期畢業』,這讓中國人有很不好觀念,即學生表現很不好。」
她說,針對大馬對國際學生實施嚴格英語要求,迄今已有中國學生家長投訴到中國教育部,該校近期得解釋,期間也不懂中國政府明年會否再批中國高中畢業生報讀。
她重申,該校已投資龐大,現沒辦法,唯有硬著頭皮,只盼大馬政府賦予外國大學辦學自主權,雙方取得目標和成果,保證也更好。

大馬國際學生趕不上進度
張穎說,已有部分大馬學生和國際學生,因應付不了該廈大分校高水平課程,退學轉到其他私人高等學府,比如拉曼大學,反觀中國學生進度良好。
「基於校方需秉持高質量優秀學術的要求,所以對無法趕上進度的學生,也無法妥協和挽留。」
她講述,截至今年9月份,該校共錄取4100名新生,其中1500名是中國學生,200名為國際學生,其餘2400名大馬學生。
她要求大馬政府下放自主權,相信校方更堅守自我要求,更積極提升教學質量,打造學府提供優質教育及崇高聲譽。
她續說,大馬政府呼籲外國大學來設分校,主要宗旨和目標,也在於要將大馬打造成為區域教育中心,實現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標,同樣的,那為何不讓廈大享有自主權,發揮本身優質的教育特色?
她強調,這麼一來,各取所需,大馬得以實現區域教育中心的目標,大家皆可大放異彩。

潘永強:歡迎海外大學設分校
大馬留華同學會署理會長潘永強受訪時說,政府歡迎外國大學來馬設分校,可擴展大馬教育國際化。
他說,大馬學子留在本地的海外大學分校深造,能夠接受優質教育,唯一可能就少了在外國留學的社會接觸及不同生活民情文化的體驗。
他也認為,廈大是中國唯一在海外設分校的重要大學,有目共睹所投入的資源,中方終極目標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然而,廈大分校成立短短几年,如今也確實取得不俗成果,獲得一定好評。」
他說,廈大分校對我國提升晉身為東南亞區域教育中心及拓展大馬教育國際化,實有正面作用。
新聞來源:中國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672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