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山阿里芬:發達國家如日本、中國、法國、德國,發展時不需要依靠英語!

愛分享| 2018-10-26| 檢舉
哈山阿里芬:發達國家如日本、中國、法國、德國,發展時不需要依靠英語!

巫統雲冰區國會議員拿督斯里哈山阿里芬。

巫統雲冰區國會議員拿督斯里哈山阿里芬在國會上呼籲政府不要「神化」英語,他指英語不是一個能開啟智慧的知性語言,還用古代文明和殖民地和例子來力證自己的觀點。

他昨天在國會辯論第11大馬計劃中期檢討報告時指出,先進經濟國如日本、台灣和非以英語為母語的歐洲國家在成為發達國家的過程中並沒使用英文。

他促請政府在發展國家經濟時不要過於「神化」英語,他說英語使用者從未建立起偉大的文明,古代文明羅馬、波斯、阿拉伯、中國和印度和他們的母語建立文明,而英語使用者從未(在過去)建立起偉大的文明。

他還指英語不是「能開啟智慧的知性語言。梵語,華語,阿拉伯語和土耳其語更加優秀。」

哈山阿里芬進一步指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被殖民後並(在獨立後)使用英語,他們變得落後。」他說發達國家如日本、中國、法國、德國發展時不需要依靠英語。

他還說道,「我同意要賣出電腦,你要懂英語,但電腦不是有使用英語的國家生產出來的。」他還聲稱「即使要賣車要先懂英語,汽車從未由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生產出來的。」

網友評論:

沒神化,但是被國際化。

那麼古老18代的思想還能當選議員,語言本來就只是溝通的橋樑而已,不管什麼語言只要能溝通就可以了,英文是現在為止跟世界接軌溝通最大的媒介語,未來或許有華文或其他語言,但現在就是英文!我們以前在校就是沒有好好教英文基礎,馬來西亞其中一個優勢就是懂得很多語言,應該把握這個優勢 不是一直捍衛馬來文 拒絕接受英文的重要性。

英語並非被神化的,它是現代實用語言的一支,有許多字例如technology, genetic, neuron, bacteria, virus, gamma ray等等,在許多古老語言裡本來就是沒有的,不學會這些新詞義就會落後許多。我雖然覺得中文比較強大,但也絕不敢小瞧英語的實用價值和影響力。不要讓祖先的光榮成為自負的理由而拒絕學習別人的東西。

他說的對啊。英語很重要,但不應該被神化,也不必人人精通英語。發不發達,跟你能提供什麼產品有關係,德國,日本都是高度工業化的產品,這跟嚴密的組織結構,精益求精的精神有關係,這來源於文化,不是語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632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