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老翁眼球藏15公分寄生蟲

印度60歲老翁眼球內藏有一條15公分長的寄生蟲,而且可以遊動,噁心非常。

印度老翁眼球藏15公分寄生蟲

(圖:網際網路)

(新德里14日訊)印度60歲老翁眼球內藏有一條15公分長的寄生蟲,而且可以遊動,噁心非常。

眼內生蟲的他因眼睛又痛又癢求診,片段拍到他的右眼有一條寄生蟲盤在一角。

醫生謝蒂立刻動手術,以鉗拉出寄生蟲。謝蒂表示,難度在於完整的拉出活蟲,殺死它或引起其他併發症。

不過驚嚇還未完結,醫生也在他的血液內發現有蟲,需要服藥治理。老翁不知道為何和何時起,體內有寄生蟲。

這種蟲名叫班氏絲蟲,經過蚊叮傳播,病例不算罕有,估計中非、南美及中美等地有1.2億人感染,不過長在眼裡實屬少見。如果不及時處理,將對眼睛造成永久性傷害。

寄生蟲的特徵

  從自然生活演化為寄生生活,寄生蟲經歷了漫長的適應宿主環境的過程。寄生蟲長期適應於寄生環境,在不同程度上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對於營養和空間依賴性越大的寄生蟲,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歷史愈長,適應能力愈鏹,依賴性愈大,寄生蟲只能選擇性地寄生於某種或某類宿主。寄生蟲對宿主的這種選擇性稱為宿主特異性(hostspecificity),實際是反映寄生蟲對所寄生的內環境適應力增強的表現。

  寄生蟲可因寄生環境的影響而發生形態構造變化。如跳蚤身體左右側扁平,以便行走於皮毛之間;寄生於腸道的蠕蟲多為長形,以適應窄長的腸腔。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歷史漫長的腸內絛蟲,依靠其體壁吸收營養,其消化器官已退化無遺。某些器官發達,如體內寄生線蟲的生殖器官極為發達,幾乎占原體腔全部,如雌蛔蟲的卵巢和子宮的長度為體長的15~20倍,以增強產卵能力;有的吸血節肢動物,其消化道長度大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軟蜱飽吸一次血可耐飢數年之久。新器官的產生,如吸蟲和絛蟲,由於定居和附著需要,演化產生了吸盤為固著器官。

  腸道寄生蛔蟲,其體壁和原體腔液內存在對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物質,在蟲體角皮內的這些酶抑制物,能保護蟲體免受宿主小腸內蛋白酶的作用。許多消化道內的寄生蟲能在低氧環境中以酵解的方式獲取能量。雌蛔蟲日產卵約24萬個;牛帶絛蟲日產卵約72萬;日本血吸蟲每個蟲卵孵出毛蚴進入螺體內,經無性的蚴體增殖可產生數萬條尾蚴,單細胞原蟲的增殖能為更大,表明寄生蟲繁殖能力增強,是保持蟲種生存,對自然選擇適應性的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599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