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中國人出門,幾乎都不必帶錢包,只需一機在手,按個鍵就完成付款。

電子錢包(E-wallet)近年在國內也開始盛行,不光是超市、便利店、連鎖餐廳及旅遊區商店,甚至一些夜市也接受電子錢包付費。

國家銀行至今已發出40張執照,催化電子錢包百花齊放;不少業者更不惜砸重本搶灘,提供誘人折扣或獎勵,令越來越多消費者躍躍一試,體驗無現金付費的好處。

《南洋商報》日前舉辦「電子錢包百花齊放誰獲益?」圓桌研討會,請來多名行家共同探討電子錢包在商業和生活上的影響,以及未來趨勢。

【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眾嘉賓展示本身的電子錢包。左起為李沾升、鍾素慧、李燕妮、符策勤、黃兆平、李進偉、林國興、林家億及方誌民。

【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豪送好康「感化」消費者 電子錢包搶客好貴

電子錢包商機無限,是開發商競相搶攻的新「戰場」,且要以最快速度攻下最大城池。

這個所謂的城池,有兩大環節,而且環環相扣;一是參與的商家,二則是用戶。

消費者為王的年代,吸引用戶成為絕對的優先。

為了「感化」消費者使用電子錢包,業者可說是耗盡心思,不惜一切砸巨額,為消費者帶來一攬子的「福利」。

APAC Venture總執行長林家億指出,電子錢包業者致力展開一系列的「福利」如數碼優惠卷、發紅包、現金回扣及搖一搖獎勵等,主要是為了喚醒用戶對電子錢包的意識,吸引新用戶的手法。

「當然,光『派錢』是不行的,我們也需找合作夥伴共同推動電子錢包的發展,共同打造其領域的生態。」

林家億說,這猶如在中國的電子錢包業者也「用力」補貼」消費者。

「要消費者從使用現金和信用卡付帳,改為直接以手機來進行付款交易,這是非常『貴』 的一個成長過程。」

【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交易4年增67%

消費者未必喜歡下載太多電子錢包,業者搶客競爭激烈,財力顯赫的電子錢包業者不斷「燒錢」來推動。

根據國家銀行的報告,我國2013年人均手機支付 34.7次,去年58.1,4年間勁揚67%,平均每年都保持在雙位數增長。

但市場對手機支付的信賴還不足,因去年人均手機支付額才283.8令吉,比2013年的162.8令吉,才增加74%。

電子錢包要能脫穎而出,就需在商家、消費者身上下功夫,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方能在這場即將展開的大混戰中生存下來。

【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推動無現金利器 僅占經濟0.7%

手機支付是推動無現金社會的重大利器,但至今對經濟貢獻還不算高。

國家銀行報告顯示,手機支付去年占國內生產總值0.7%,2016年是0.6%,2013至2015年間都只有0.5%。

為了推動無現金社會,國家銀行至今發出了40張執照,包括5張發給銀行,剩餘35張給非銀行機構推出手機支付。

小小一個國家,就有40張執照,會不會太擁擠?

林家億說:「業者是需要敵人的(競爭者);若你到戰場沒有敵人,就不是戰爭了。」

持有執照的銀行紛紛推出自己的手機支付,最多人使用包括MaybankQRPay和CIMB Pay。

大馬銀行不久前則表示,今年資本開銷1.2億至1.6億令吉,一半會撥作發展數碼化,近期將推QR支付。

其他業者也積極跟進大趨勢,推出各式電子錢包,Boost、Grab Pay、AirAsia BigPay、Wechat Pay等。

同時,聯昌國際(CIMB,1023,主板金融股)持股52%的一觸即通(Touch n Go),則搭檔螞蟻金服,推出手機支付。

這個馬中聯營計劃,可以說是來勢洶洶,因為一觸即通原有用戶約2000萬。

【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砸千萬開發 用戶上百萬

若仔細觀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手機支付應用程式在中國強勢崛起後,本地不少業者紛紛在這方面投入資金及研究,許多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在緊鑼密鼓準備。

從研發到推出,耗資數十萬至數千萬不等;當中已有開發商在投入巨資後初嘗甜果!

其中,主要業者亞通數碼服務(Axiata Digital Services)私人有限公司去年1月推出Boost電子錢包用戶,至今已吸引高達逾320萬用戶;MCash也有百萬以上的用戶。

本報查看Android程式下載數據發現,一觸即通支付、MaybankQRPay和CIMB Pay各有約10萬名用戶。

談到市場開發,林家億表示,電子錢包開發商也會碰壁,例如有些大型商家合作難度大,甚至看不起電子錢包。

「如此一來,電子錢包很難發展起來的;很多大型商家仍未使用電子錢包付款方式,這也是電子錢包仍未普及的主因之一。」

【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生活所需一網打盡

Boost電子錢包去年1月面世,早期提供預付配套充值和數碼禮券功能,隨後把服務拓展至餐飲業、休閒娛樂、交通及網購等各行各業。

該公司開發部副經理李燕妮指出,就如同其他電子錢包一樣,Boost電子錢包開放予所有智慧型手機用戶使用,只要在Boost戶頭存金額(可從信用卡、扣帳卡之中擇選一),用戶就能使用手機掃描QR二維碼,即可完成付款動作。

「Boost最新功能就讓用戶繳付巴生谷街道的停車費,各種公用事業帳單,如馬電訊、Astro、雪州水供公司等。」

「繳付費用後,用戶可以參加搖一搖獎勵活動。另外,想要捐助希望基金及BERSAMAMU基金(首要媒體發起)者,亦可通過Boost進行。」

她披露,為帶給用戶更多的便利,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增加Boost電子錢包功能,如為用戶提供「微額保險」和「微額貸款」。

【獨家】開發商砸大錢拼無現金消費 電子錢包戰火力全開 

KK超市同時提供多種電子錢包供顧客選擇。

KK超市推Mcash 加快結帳免找零錢

MRuncit Commerce總執行長李進偉指出,隨著馬雲帶著支付寶旋風式進軍大馬市場,該公司與KK集團趁勢合作,在去年6月發布Mcash手機應用程式,消費者可在KK超市,使用該電子錢包付款。

據了解,MCash電子錢包應用程式是由GHL系統(GHLSYS,0021,主板科技股)及MRuncit Commerce私人有限公司共同開發,而MRuncit Commerce成立迄今已5年。

李進偉披露,MCash主要專注於解決消費者找零錢的麻煩,且持電子錢包付款,還能加快結帳速度。

「我們有些商家和Boost重疊,用戶可用MCash繳付停車費,而所針對的市場包括嘛嘛檔(小額消費)、KK超市以及99 Speedmart超市,因此我們暫時不會向威世(VISA)和萬事達(MASTER)宣戰(大額消費),這並不是我們的戰場。」

他說,目前我國電子錢包仍處在初步階段,預計未來將呈現強勁增長。

關口多訊號弱網絡擠 仍在起步需加強技術

IPAY88執行董事林國興說,技術上而言,大馬的電子錢包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而且有幾個特點。

第一,電子錢包付款主要仍通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每筆交易須經過20至40個關口來進行,但短短几秒內即完成。

第二,手機在不同地區的訊號強弱不一,而且某個時段,許多手機用戶同時在用著,造成網絡擁擠,造成一些電子錢包的交易過帳遇上一些阻礙。

「這會造成一些情況下,消費者電子錢包內的金額被扣除了,但仍未取得商家所給予的好處,例如回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530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