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將至,穆斯林也賣月餅,而且顧客以華人居多 -

愛分享| 2018-09-15| 檢舉

詩巫萬隆路一家馬來糕點店,每年農曆八月都會擺賣中秋月餅,女店主諾阿芝哈透露,她們經營糕點店已十多年,3年前才開始售賣月餅。她說,店裡售賣的月餅都是從西馬引進的清真月餅,有各種口味,如紅豆沙、黃豆沙、蓮蓉蛋黃、綠茶及班蘭等。

中秋節將至,穆斯林也賣月餅,而且顧客以華人居多 -

諾阿芝哈展示店裡售賣的其中一種月餅。(圖:星洲日報)

(砂拉越.詩巫10日訊)中秋節將至,詩巫穆斯林也賣月餅。

詩巫萬隆路一家馬來糕點店,每年農曆八月都會擺賣中秋月餅,女店主諾阿芝哈透露,她們經營糕點店已十多年,3年前才開始售賣月餅。

她說,店裡售賣的月餅都是從西馬引進的清真月餅,有各種口味,如紅豆沙、黃豆沙、蓮蓉蛋黃、綠茶及班蘭等。

諾阿芝哈指出,雖然她們的店設在馬來甘榜,但附近有很多華人,加上自己有很多華裔朋友,每天會到她的店買糕點,因此她想到趁中秋節時賣月餅,給華裔朋友多一個選擇。

她說,因為月餅是清真的,其他種族,包括伊班及馬來同胞也可以吃。不過來買月餅的還是以華人居多,巫裔居次。

諾阿芝哈透露,每年中秋節她都會提早賣月餅,即農曆七月杪售賣。今年月餅銷量不錯,剛賣一個星期又補貨了。當中有3種口味最暢銷,即紅豆沙、蓮蓉蛋黃及班蘭。

中秋節將至,穆斯林也賣月餅,而且顧客以華人居多 -

諾阿芝哈介紹月餅給顧客。(圖:星洲日報)

中秋節將至,穆斯林也賣月餅,而且顧客以華人居多 -

延伸閱讀:

中秋節將至,穆斯林也賣月餅,而且顧客以華人居多 -

看到大街小巷的月餅和燈籠檔時,大家都會知道,中秋節快到了!但是除了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的傳說(現在很多00後也不懂了),以及吃月餅提燈籠之外,對於中秋節大家的瞭解又有多少呢?

這個歷史悠遠的中華傳統節日,在2006年就被中國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僅如此,大家經常吃著的月餅,流傳的說法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所命名的喲!

話不多說,就讓小編來給大家知道這些關於中秋節的冷知識吧!

一、別名最多

中秋節將至,穆斯林也賣月餅,而且顧客以華人居多 -

中秋節可說是別名最多的節日了。-摘自百度百科-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的農曆, 農曆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不過由於節期在八月十五,又被稱為「八月節」「八月半」;

又因因為主題是賞月,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等等。可說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中,最多稱號的節日了!

二、中秋的起源是因為考試?

關於中秋的起源有很多的說法,一是春秋時期帝王祭拜月亮的活動;二是起源於農業生產,民眾慶豐收而流傳的習俗;三可能是隋末唐軍裴寂於八月十五以圓月作為構思,發明月餅作軍餉解決軍糧問題。

不過又有一個說法是因為古代的科舉考試,因為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都是在八月舉行,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進行隆重慶賀,而因此成為全國人民的重要風俗。

三、傳說月餅由楊貴妃命名

中秋節將至,穆斯林也賣月餅,而且顧客以華人居多 -

楊貴妃:「大家吃月餅時要想起我喲!」——設計對白據悉在漢朝之前,人們中秋拜月神的時候,就把月餅當作供品,不過那時的月餅叫小餅、宮餅、團圓餅,就是不叫月餅。

到了漢朝,皇帝派了一個叫張騫的使節出使西域,帶回了胡桃仁做餡的圓形餅,叫做「胡餅」。

而在唐朝某年中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唐太宗突然說:「這胡餅的名字怎麽這麽難聽?」一旁的楊貴妃為了討皇上歡心,看了天上的明月就說:「那就把它叫作月餅吧!」而沿襲至今。

四、中秋節唐朝人最開心

早在唐代,朝廷就規定,中秋放假三天。南宋時,中秋有一天假。而在元明清三朝,包括中秋在內的大部分傳統節假日都被取消。

五、月餅必須全家人分食

中秋節將至,穆斯林也賣月餅,而且顧客以華人居多 -

原來一塊月餅必須全家人分著吃,才有團圓美滿的寓意。按照傳統習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沒有回家來的親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那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嘗,才算圓滿。

雖然中元節還沒過,但很多超市和商場已經開始販售月餅了,今年大馬還推出了 本土口味「Nasi Lemak 」月餅呢!是時候買月餅來吃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514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