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人士:12年沒變動 可調整 但要合理

醫界人士:12年沒變動 可調整 但要合理

(示意圖/pixabay)

獨家報導:丘惠萍

(吉隆坡28日訊)基於私人醫生看診費相隔12年太久沒調整了,除了藥物成本高漲,診所租金及設備等開支也已提高,醫界人士不反對調整,唯強調調幅需合理,並且不應強制醫生遵循收費,避免苦了病人,自己也丟了良心。

衛生部是在2006年最後一次調整收費;目前該部有意在明年調整私人診所普通醫生的看診收費,即將從原本10至35令吉,調高至35至125令吉不等,受訪的執業醫生認為,依據時宜調整收費應該也合理,唯行醫是良心事業,醫生在決定收取多少看診費用時,也需考慮病人的經濟能力,否則,醫救病人反而變成壓迫病人。

家庭醫生拿督黎廣才對《中國報》說,私人普通醫生看診費確實很久沒調整了,重新調整應該,唯必須合理及不強制性醫生遵行新的收費指南,畢竟很多因素需要考量。

「主要病人經濟能力,醫生始終是醫治救人良心事業,講究人性化,若只講錢,也失去了行醫原本意義。」

「不同病人,疾病和病況也不同,所需花費問診和診斷的時間亦不同,包括生病看過好幾位醫生,都未痊癒的病人,都要時間細心問診,才能瞭解病情,對症下藥,總不能盯著牆上的時鐘,分秒必爭計算看診費。這會讓病人徒添心理壓力,醫生如此執業也沒意義。」

他強調,行醫已久,如今很多病人都變成朋友了,總不能分秒看診斤斤計較收費,尤其小地方開診所,一些病人很窮,若按照指定標準計算收費,肯定很高很貴,實有病人負擔不來。

他補充,調整收費指南只適用於私人醫院、公司指定診所和醫藥索保。

醫界人士:12年沒變動 可調整 但要合理

左:黎廣才

右:高偉傑

檳消協擔心加重消費者負擔

(檳城28日訊)檳城消費人協會促請衛生部關注調高醫藥費一事,同時擔心大幅調漲的醫藥費,將加重消費者負擔,導致他們不去尋求治療,將致使他們面對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該會主席莫哈末依德里斯今日發文告說,看診費的漲幅不應比通貨膨脹率高,而大馬是本區域中通貨膨脹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他指出,The Edge《財經日報》在2017年8月的報導指出,大馬在保健領域的通貨膨脹率從2016年的11.5%,提高至2017年的12.7%,而亞洲國家平均的通貨膨脹率為10.7%。

莫哈末依德里斯說,衛生部也應該規定醫生在開出收據時,應將看診費及藥物費分開列出,以便藥物費用不會被擅自提高。

「因此,消費者也可擁有選擇,是否要向藥劑師購買藥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439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