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相馬哈迪昨天結束訪華行程之際,中國共產黨主導的《環球時報》刊載社論,肯定這個的雙邊交流,直言它粉碎大馬變天衝擊兩國關係的論調。
該報也不點名地回應大馬中止東鐵等大型計劃的決定,強調在誠心誠意和互利合作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惟它提醒,大馬變天后,中國社會普遍關心的是如何保障中國投資安全,而它相信,大馬政府會「高度重視中國人的這一關心」。
「中馬只要誠心誠意地開展平等互利合作,排除外界的各種干擾,雙方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雙方都獲益,這是國際合作的第一定律,也是中馬合作需要認真把握的方向。中馬除了努力對準那個方向往前走,應不會有第二種選擇。」
唱衰者曝露自己幼稚
環球時報在這篇提為「馬哈蒂爾訪華,中國外交的一次打分」的社論表示,馬哈迪訪華再次證明,中馬友好合作的基礎已經非常牢固,大馬政黨輪替和雙方合作中具體問題都不會對這一基礎構成衝擊。
「馬哈迪本人就是中馬關係的推動者,預言他這次重任首相將對中馬合作構成挑戰的那些人暴露出了自己的幼稚。」
該報指出,兩國這次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雙方圍繞棕櫚油、橡膠、榴槤的合作都有很大經濟意義,繼續堅持本幣互換是金融領域的成果。
「兩國還在聯合聲明中表達了對南海問題的共同立場。這些都是亮點。」
「馬哈迪明確表示歡迎、支持並將繼續參與『一帶一路』合作,歡迎中國企業赴馬投資,對於圍繞具體基建項目出現的分歧,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顯示,雙方願意通過溝通協商加以解決。」
馬中合作再清晰穩定
環球時報指出,大馬是東協中相對較大的經濟體,是南海國家,華人多,它同新中國的關係史在東協里也比較典型。
它補充,中國已經連續9年是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且大馬又剛剛經歷了政黨輪替。
「中馬合作在各種議論中又一次清晰地穩定下來,展現出良好勢頭,這對人們理解中國與東協及所有周邊國家的關係都有重要意義。」
「還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發展關係的原則正,互利共贏的脈絡也很清晰。這樣的原則和脈絡經得起各種變化的考驗,能夠針對具體問題形成共同的耐心。」
不理某些輿論的挑撥
環球時報認為,中國發展起來,帶給周邊共同發展的機會十分真實,很便於其他國家與自己的發展規劃對接。
「與『中國威脅論』製造的那些擔心比起來,那些機會的吸引力越來越成為整個地區從中國感受到的主旋律。」
「馬來西亞新政府與前政府在同中國合作的一些具體項目上有不同看法,外界一些輿論很想從地緣政治角度對這一分歧進行定義,引申它的性質。但是馬哈迪政府沒有接這個茬,吉隆坡堅持就事論事、協商解決的務實態度。」
「馬哈迪首相此次訪華期間讚揚了中國的技術進步,表達了從中國引進技術的願望。鑒於中國的工業及科技能力更適合發展中國家採用,中馬合作的領域有很大拓寬空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