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將這次的官訪性質標籤為「談判」?......... 馬哈迪的訪中籌碼

Ctw| 2018-08-19| 檢舉

外界將這次的官訪性質標籤為「談判」?......... 馬哈迪的訪中籌碼

外界將這次的官訪性質標籤為「談判」?......... 馬哈迪的訪中籌碼

評論: 郭朝河

首相馬哈迪將在本月17日起訪問中國,出發前已被外界將這次的官訪性質標籤為「談判」,認為這趟去是想重洽許多馬中條約的不合理條款。

但我認為,若馬哈迪不糾結在這些過去的合作紕漏,反而積極去探討兩國間的經貿文化合作可能性,說不定能在目前全球貿易戰的混局中,超越前首相納吉的合作定位,找到與中國更深厚且雙贏的戰略夥伴地位。

中國資金技術兼具

納吉當政時代,短短兩年內兩度高調拜訪中國,在馬來西亞領導人的歷史中已屬異數。姑且不論是否如外界所言,是想藉著中國龐大資金的援助,好讓一個馬來西亞發展公司(1MDB)的財務順利周轉調度;無可否認的是,納吉的親中立場與其他亞洲小國一樣,都希望能靠著中國現今空前盛世的國力,間接加緊泵入更多活水,激發國內的經濟活動輪軸。

嚴苛一點來說,各國領袖都知道,「一帶一路」算是中國新政府殖民全球經濟的軟武器,若與它沾邊,恐怕會有國內政經間接受到攪和的困擾。但在遊資亂竄的全球化科技時代,軟硬設施發展的資金規模與速度早已超越20世紀的規律模式,擁有資金與技術都是缺一不可的發展要素,而中國正好都具備這兩大優勢,若不與它搭橋,少了許多槓桿的借力,商機事小,最怕是鄰國取得先機合作,競爭力大幅提升,導致本國在區域影響力間接萎縮,成了國際投資者藍圖的「隱形國」。

因此,與中國合作是勢不可擋的趨勢。但馬哈迪應採取怎樣的態度與措施,才是關鍵。

我認為,重新探討東海岸鐵路計劃(ECRL)以及蘇里亞策略能源有限公司(SSER)執行的油氣業工程資金的低息貸款已經於事無補,尤其這兩個工程已被前朝政府白紙黑字簽下,工程進度也已開啟,此時再回頭追究,恐怕只是有損合約精神與政府威信。

倒不如就做個順水人情,既往不咎,這不僅能展現馬哈迪的氣度,將此當作重尋新結盟的誠意厚禮,又能間接將洽談立場的籌碼提高,一舉兩得。

當權派內部不安

須知,目前中美貿易戰已開打得激烈,並已間接牽扯到全球各國的復仇反擊。儘管牌面上看來,美國已處於不利的戰略地位,尤其印度、土耳其與歐洲各國相繼限制美國企業的投資,讓美國在這場戰中已灰頭土臉,但中國的消耗也比想像中嚴重。

受影響的中國企業未來獲利顧慮增加,導致中國股市熊影幢幢外,這場貿易戰也削弱中國人們對經濟的信心,尤其這幾年國有銀行的低息貸款促使許多行業產能過剩,中國房地產市場也面對許多高債務,這場貿易戰若長期維持,可能間接讓資金逃離中國,最終引發無法想像的金融和經濟問題。

中國政府雖試圖表現出信心,認為在共產體制下可迅速重新調整資源,最終在這場戰中比美國僵持得更久,但無可否認地,中國當權派內部也罕見地表現不安的跡象,凸顯這場突如其來的「特朗普鬧劇」承受的龐大內外經貿壓力。

隨著全球貿易戰造成的亂局,加上「一帶一路」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進度不如預期,間接讓中國政府急欲尋找更全面堅穩的夥伴關係,以協助支撐國企的獲利前景,穩定國內的就業機會。因此,馬哈迪此時的官訪正好是對的時機。

料大幅降低國債

不過,儘管中國資金依舊龐大,惟我更期望能看見更多技術與人才交流項目,而非純粹的引資入股。大馬儘管國債高企,但國內經濟依舊穩定,我相信順著目前政府改革查弊的步伐,未來幾年大幅降低國債是意料中事。

我更希望此時馬哈迪能放下前朝政府的疏失,專注在馬中未來的潛在合作商機。以「一帶一路」為想像基礎,卻並非完全依附在內,而是順著這條合作軌跡,建立起平等雙贏的合作地位,這樣比起之前的恭卑,或許這次官訪才是重啟兩國最好的結盟立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396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