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七傷拳 震裂國民團結,震傷華人的心……

yuyi| 2018-07-06| 檢舉

「多源流教育破壞國民團結」的論述,數十年來不斷被有心人提出,這一次出自老馬口中,著實讓眾多支持希盟、護衛母語教育的民眾失望。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目前大馬國家教育政策的官方終極目標,就是要所有學校都使用國文為主要教學媒介。

1996年教育法令很清楚的說明這一點。

回顧70年代,時任教育部長的馬哈迪率領一個教育委員會,負起檢討國家教育政策的重擔,以塑造全民團結社會。報告幾經刪修,約20年後以1996年教育法令面貌頒布;一些不利於母語教育的條列,也藏在該法令里;至今有26所新華小獲批增建,其中21所是國陣分別於1999,2008和2018年宣布的,意味著母語教育在前朝政府眼裡,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政治工具、大選糖果,而不是為了人民需求而為。

在老馬心中,能夠把國文作為所有學校教學媒介,是最佳選擇和目標;同時,在部份國人眼中看來,華小印小的存在,會把學生分隔在不同環境而產生隔閡,因互不了解而有損國民團結。

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真正影響團結的,不在媒介語本身,而是國陣(或更明確的說是巫統)政府多年來一直破壞國民團結的作風、言行和政策。

諷刺的是,這些破壞行為,是和政府千方百計想通過單一語言政策、來團結國民的行動同時發生的;在想利用法令和宏願學校(老馬的折衷辦法)等手段來達致團結的當兒,另一邊廂政府卻不合理的、粗暴的對待其他少數族群,恰恰違背了團結的初衷。

就如當年金毛獅王謝遜為了增強功力,急進貪練七傷拳,陷溺於拳中無窮威力,卻因此傷了體內陰陽二氣和五行(對應心肺腎脾肝),結果拳法功力沒提升,反而傷了自身內臟(引金庸名著《倚天屠龍記》)。

七傷拳,是崆峒派的鎮山絕技;但這威力強大的拳法,卻存有一大缺點:內功沒到家、沒修到氣走諸穴而強練此拳,就會自傷內臟、自斷心脈。

整天喊著要「團結國民」的領導,若存有這種其心不正、觀念落伍的問題(內功沒到家),只想憑藉語言為手段、把語言和團結相掛鉤,結果只會造成更大破壞;如七傷拳的「一練七傷、越練越傷」。

過去有數不清的例子,可以證明前朝政府如何強練七傷拳而「自殘」國民團結:使用政府控制的媒體玩弄種族課題,為了政治利益不斷提醒國人有關馬來人特權、馬來人宗主論,把某些人士塑造成反伊斯蘭反馬來人形象,來嬴取馬來社會的支持;縱容巫統和其他保守組織對少數族群的言論傷害;利用惡名昭彰的首相署國家干訓局,常年散播種族性言論、分裂國民等等。

教育方面的自殘行為更嚴重。

在口口聲聲指責「單源流學校破壞團結」的同時,政府卻以憲法第153條款為由,在多個國家教育機構實行「單一種族教育」,把學額100%保留給馬來人和其他土著生;這些由全民繳稅買單的單位包括:瑪拉工藝大學、瑪拉海外獎學金、公立大學的基礎課程、大學預科班(2002年起開放10%給非土著)、全寄宿學校和瑪拉初級理工學院(這兩種精英中學只有約2-3%非土著生,卻擁有優質頂級師資和設備、實行小班制、提供膳食和住宿)等等。

國陣政府一直重犯的錯誤,就是源於這種自以為「單源流教育」是「國民團結」萬靈丹的意識形態,卻同時實行「單一種族教育」策略、不斷自殘「國民團結」的七傷拳模式,讓「國民團結」奇經八脈反倒受了劇震、盡皆斷裂。

自由選擇母語教育和宗教信仰,是放眼世界皆準的人權基礎,這在大馬卻常被狹隘的詮釋和扭曲。

邁入21世紀,在尊重和包容少數民族母語教育的環球趨勢下,國家領導真該好好反省,這種「單源流」思維還上得了台面嗎?

套用張無忌的說法,最好「立即運氣調息,那麼練七傷拳所積下來的毒害,當可在兩三年內逐步除去。」

翻譯成簡單易懂的人話,就是:希盟政府要團結國民,就得更新思維、集思廣益,掃除「單源流」落伍思維,根除「分而治之」的分裂國民手段,檢討並修改不合時宜的法令。內功修到家了,就能練好七傷拳、搞好國民團結而不自傷。

文/宋明家

文章來源:星洲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225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