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安倍惡當,駁斥親日反華標籤:敦馬哈迪:我從不反華馬中關係牢不可破,我始終維護中國

卡酷網| 2018-06-14| 檢舉

 

不上安倍惡當,駁斥親日反華標籤:敦馬哈迪:我從不反華!馬中關係牢不可破,我始終維護中國!

這兩天,安倍恐怕又要失望了。

6月10日-12日,日本迎來當選後首次出訪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馬哈蒂爾和安倍在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美聯社)

 

雖然是當選前便已確定的私人行程,但馬哈蒂爾此訪仍被日本政府寄予厚望,甚至有媒體趁機解讀出「馬來西亞走近日本、遠離中國的信號」。

但事態的發展卻顯然偏離了以上期待。

「馬哈蒂爾說,馬來西亞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在11日以此為題報道稱。

這句話來自日本媒體8日對馬哈蒂爾的專訪。

在專訪中,馬哈蒂爾明確表示,「希望維持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對馬來西亞來說,中國是主要市場」。

不僅如此,馬哈蒂爾還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提出質疑,令對TPP心心念念的日本有些措手不及。

 

親自打臉「反華」一說,馬哈蒂爾:「事實上,我一直維護中國」

誰也沒想到,馬哈蒂爾會在訪日期間發起對日本主導的TPP的「攻擊」。

據《南華早報》11日報道,在當天於東京舉行的「亞洲的未來」會議上,馬哈蒂爾在演講中表示,TPP需要重新談判,因為「小國需要在更為公平的條件下與已開發國家競爭」。

而他認為,自己曾於1997年提出的「東亞經濟共同體」(EAEC)或許是一個「最理想的解決方案」。

除了當面對日本進行「拆台」,馬哈蒂爾在演講中對中國的數次「表白」,也給外界此前所謂「馬來西亞走近日本、遠離中國」的猜測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日本經濟新聞》11日報道稱,馬哈蒂爾在演講中表示,馬來西亞力爭通過其第一次任總理時推行的效仿東亞的「向東看政策」培育產業。在此過程中,「可以向日本、韓國和中國學習很多東西」。

馬哈蒂爾還強調,馬來西亞沒有拒絕中國的投資。他說,馬來西亞是一個貿易國,要和全世界的國家有貿易往來,包括中國。

事實上,雖然馬哈蒂爾自始至終都在強調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但從他上台那天起,外界就一直沒停止給他貼「反華」標籤。

而無論是打臉「反華」說,還是進一步「表白」中國,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所指,馬哈蒂爾上台後的所有公開言論都指向一個事實:這位新任總理並不反華。

 

《南華早報》更是在前不久的一篇報道中援引馬哈蒂爾的話說:「『反華』只是對手對我使用的政治標籤,事實上,我一直維護中國。」

文章稱,馬哈蒂爾強調自己是「最先鼓勵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的人」。

文章還以一組數據進行了佐證:1981年馬哈蒂爾剛上台時,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僅2.89億美元,到2003年他下台時已經達到200億美元。

而如今,中國已經是馬來西亞的最大貿易夥伴,兩國之間的貿易總額達到545億美元。

日本本想拉馬來西亞抗衡中國,結果卻……

 

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對於馬哈蒂爾對中國的這番「表白」,最失望的恐怕就是日本媒體了。

馬哈蒂爾此次訪問日本,原本是受日本經濟新聞集團之邀,出席圍繞亞洲政治和經濟等議題展開討論的第24屆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大會。

而這個行程,在他當選總理前便已確定。

據日本JBPress網站11日報道,馬哈蒂爾的訪日行程原本只有兩天,但他再次當選總理後,為提升對馬來西亞的影響,日本方面立刻積極示好,升級了對他的接待規格:

不僅安排與日本首相安倍會談、國會演講,還與日本銀行總裁黒田東彥進行會談,並參加日本商工會議所、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組織的投資貿易論壇等行程。

報道說,「日本各界熱烈歡迎馬哈蒂爾」。

事實上,早在5月馬哈蒂爾剛剛贏得大選時,日媒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大喊「歡迎回歸」!

「馬哈蒂爾在馬來西亞重掌權力,對日本政府來說是一個值得歡慶的驚喜。」

日經亞洲評論網站5月14日報道說,5月11日馬哈蒂爾大選勝利後,日本迅速發出善意信號,希望能與這位前盟友一起「加強對中國影響力的區域壁壘」。

報道說,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東協成員開始與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國交好,日本在該地區遭受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挫折。

因此,日本將希望寄托在馬哈蒂爾身上,認為他是「親日派」,且可能在上任後疏遠中國,由此日本可以拉馬來西亞一起在南海地區防範中國。

而除了外交上形成同盟,日本對馬來西亞還「另有圖謀」——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寄希望於馬哈蒂爾的當選能成為日本與中國在競爭新馬高鐵項目時的利好因素。

但如今,不僅新馬高鐵項目告吹,馬哈蒂爾也並未按照期待「疏遠中國」。

此外頗值得一提的還有,馬哈蒂爾在4月底接受日本共同社採訪時,還曾就靖國神社問題「敲打」安倍,認為他應顧及中國等鄰國的感情。

馬哈蒂爾的「實用主義」外交背後,是這樣一個事實

「鑒於馬哈蒂爾的實用主義思想,他不會用日本代替中國,而是會努力保持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平衡。」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9日曾這樣分析馬哈蒂爾的外交藝術。

而在馬哈蒂爾的「實用主義」背後,是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目前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的經貿、社會、人文乃至政治聯繫,都註定了在馬來西亞走向繁榮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必定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

廣西民族大學東協研究中心馬來西亞研究所所長葛洪亮告訴小銳,中馬兩國貿易額很大,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額也位居前列,對於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馬哈蒂爾更持認可態度,希望能抓住機遇,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對於有外媒認為馬哈蒂爾將「從削減債務的角度與中國政府展開重新交涉」,葛洪亮指出,馬哈蒂爾涉及到中資的言論向來是針對具體項目的具體條款,從來沒說要破壞中馬合作,「更沒有說過要破壞中馬關係」。

在葛洪亮看來,馬哈蒂爾沒有理由去破壞中馬兩國友好合作的大局面。

馬哈蒂爾是非常有執政經驗的人,在他上一任期內,中馬關係持續向好發展,馬哈蒂爾對中馬兩國關係的貢獻很大,這一點不可否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153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