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迪卡民調結果打臉拉菲茲:納吉聰明反被聰明誤,確認敦馬促成全民海嘯

Briance ...| 2018-06-05| 檢舉

拉菲茲早前曾經通過他的Invoke調查,否定敦馬效應是促成大馬政治變天的主要因素。拉菲茲當時發表文告表示,調查結果顯示509全國大選變天與敦馬效應無關,從而否定敦馬施變天的決定因素。拉菲茲當時的文告,引起眾多希盟支持者不滿,認為他是在利用Invoke民調來達到私人貶損敦馬地位的隱晦目的。

更有人因此認為拉菲茲這次無緣上陣,造成希盟上台後可能無法入閣擔任官職而產生了眼紅妒忌恨的狹隘心裡,故意說些洩氣話打擊隊友士氣。不過,是真是假,都已無關大局。

而如今相對獨立的默迪卡民調中心的深入調查結果,卻顯示了敦馬的個人影響力和睿智,才是促成變天的最大推動力。

公平的說,敦馬與希盟之間唇齒相依,沒有了希盟的作戰團隊,敦馬獨力難以變天;而希盟若非敦馬領導行軍布陣、統籌作戰,估計最多也只能取得一如505時期的戰績,變天無望。因此敦馬與希盟相輔相成,誰也不能缺少誰,大馬政治變天,雙方面都起著巨大作用。

默迪卡民調中心主任依布拉欣蘇菲安表示,國陣在第14屆大選中的慘敗,要歸咎於本身為了贏得選舉,而作出一系列的「最後一分鐘」舉措。

依布拉欣說,這包括當時政府提出的選區重劃報告以及制定《2018年打擊假新聞法案》。

其他因素還包括社團註冊局勒令土著團結黨「暫時解散」、將投票日安排在5月9日星期三;以及在投票日的前一晚,臨時宣布一旦重新執政,26歲以下青年免交所得稅等。

依布拉欣在《透視大馬》專欄中表示,所有這一切都可能將原本還在猶豫的游離選民逼到邊緣,導致他們第二天拿定主意要投票給希望聯盟。

「這一問題以及其他內部問題,為希盟贏得了8個意想不到的國會議席,從而讓希盟擁有相當大的多數,在獲得東西馬足夠代表的情況下,組成一個穩定的聯邦政府。」

依布拉欣的專欄文章也突出了導致希盟取得意外勝利的6個因素,其中包括希盟總裁敦馬哈迪的領導。

他解釋說,馬哈迪提出了民粹主義的競選承諾,並攻擊國陣的缺點,這些缺點使希盟承諾解決國家災難的可信度得到提升。

他表示,事實上,當92歲的馬哈迪以他一貫直言不諱的方式批評當時的政府時,國陣以及時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的問題就開始了。

「避開複雜的詞彙,馬哈迪稱納吉是『小偷』而不是『盜國賊』。 更關鍵的是,馬哈迪幫助普通、保守和民族主義的馬來穆斯林選民,克服了他們對投票給希盟的恐懼。」

與此同時,納吉為了報復而嘲笑馬哈迪的年齡時,卻對國陣造成反效果,因為這麼做反而讓馬哈迪獲得公眾的同情。

依布拉欣補充說,默迪卡中心在選舉前幾天的調查數據顯示,相當數量的馬來選民開始放棄他們對「維護馬來人權利」的信念,轉而贊成「有能力的國家領導人」。

「這很重要,因為這說明國陣作為馬來核心基地的主要吸引力已受到侵蝕。」

「我們認為,這就是讓希盟在馬來選民之間達到臨界點的關鍵因素——他們對馬哈迪領導的信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119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