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31日下午4點39分
(更新:2018年5月31日下午4點47分)
專訪三
希盟政府,尤其財政部長林冠英最近因為「國債1兆論」,面對擾亂金融市場的批評。不過,前貿工部長拉菲達力挺林冠英,強調透明和公開國家財務是正確之舉。
「每當他(林冠英)發表言論,我都會說『這很正確』。我經常告訴他,『說得好,冠英!』。對我而言,不管你喜不喜歡,了解事實並公開它們,這樣比較好。」
「我們是在取悅誰,分析家或人民?哪個比較重要?他們(分析家)希望我們粉飾一切東西,但這不正確,我們不是要讓人民感覺良好,我們是要讓人民明白『(事實)就是這樣』。」
「但我們不只是說出故事,我們也需告訴人民,我們也會撥正它。」
拉菲達接受《當今大馬》專訪時,也對那些指林冠英把債務(debts)和負債(liabilities)混為一談,導致國陣達到1兆令吉的批評感到不滿,並反駁這些批評聲浪。
「請看看,負債也是債務,好不好?債務就是債務,不需要分開來說,我們難道不是須要償還嗎?」
「在英文,你分稱它們為債務和負債,但在馬來文,除了稱之為債務(hutang),你還能使用什麼字眼?」
勿僅盯股市投資者
拉菲達也不贊同只是關注股市投資者的利益,反之,她主張專註保留那些「真正的投資者」,即有能力令國家經濟穩定成長的投資者。
「為何我們只是緊盯股市投資者?那些只是熱錢(hotmoney,指尋求短期回報的流動資金),這無助維持國家經濟成長,為何不要一個穩定的故事,以反映國家經濟的真實基礎。」
「真正的投資者是長期在這裡,他們了解到大馬政府如今將如何治理,他們會留下。」
「我們是指那些前來這裡,並帶錢來長期設立資訊科技(IT)公司,就如我們(在1990年代)製造業的情況。」
「我們對真正流入的投資更有興趣,他們將長期留下,並隨著時間推移,成為多重投資。」
她有信心,那些撤資的外國投資者在看到希盟改革議程有成果後,將重回大馬投資。
未料會有巨大債務
拉菲達過去曾領導貿工部21年,期間帶領國家完成各種貿工交易,也領導製造業在1990年代的蓬勃發展。
她回憶起,在1991年時任首相馬哈迪推介「2020年宏願」時,她坐在馬哈迪旁邊,並思考若國家只保持正規,如何能完成2020年宏願。
「那時,我們以為『喔,2020年很久,整整30年。』」
「但我們沒預料到,過去十年會那麼糟,他(前首相納吉)有像我們般一路走來嗎,若有,它(2020年宏願)就會實現。」
「我們怎麼料到,這些債務危機(會發生)?」
「我不會說危機,我不想嚇到任何人,我只是想說,任何人若說1兆令吉完整債務不是一個問題,那他們肯定是在發夢,肯定是住在不同的星球。」
2020宏願應無截止
拉菲達也分享,1997至1980年當她還是副財長時,政府如何能向日本提早付清數百萬令吉貸款。
基於國家目前所面臨的財務狀況,拉菲達也建議,2020年宏願的截止年份,即2020年或許可去除。
「在世界末日之前,未來是無限的,對我來說,我對大馬前景感到樂觀,所以當我們談到未來,不要以為就是指2020年,你是在和一名不相信截止日期的人談話,就這樣。」
「……政府正嘗試解決這些債務,這是正在進行的程序,它並非如我們所希望的般明天(就能解決)。」
「只要政府察覺並處理,這才是重點。」
首相馬哈迪上周拉響警報,指國債超過1兆令吉的言論,佔據國內生產總值的65%,超過法定頂額。隔日,林冠英也搬出數據,佐證馬哈迪的說法。
隨後,前首相納吉批評希盟政府在沒有憑據下,聲稱國債已逾1兆令吉,進而擾亂金融市場;不過,林冠英堅持施政透明,不為股市避談財政實況。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9097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