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證明國債數字不是憑空想像,新財長林冠英昨天出示數據,截至去年底,國債總額高達1.087兆令吉,breakdown如下:
1)聯邦債務6,868億令吉,占GDP 50.8%;
2)聯邦擔保GLC債務1,991億令吉,占GDP 14.6%;
3)聯邦承擔公私租賃合約(PPP)支付2,014億令吉,占14.9%。

第一和第二項總和8,859億,占GDP的65.4%,就是敦馬之前所指已超出納吉所謂的法定頂限55%。

提到第二項,林冠英舉例,這些債務包括國家基建基金(Danainfra Nasional)的422億、國家基建(Prasarana)的266億、大馬鐵道(MRL)的145億、GovCo控股的88億,以及1MDB預估至少高達380億。
這些都是虧損連連的GLC,最後肯定要由政府代付。

以公務員退休基金(KWAP)貸款40億予財政部子公司SRC為例,當被問及SRC沒有償債能力的時候,KWAP的CEO不是說嗎,他不擔心,因為有政府擔保? 很多GLC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態,所以十有八九都虧損經營,反正有政府注資,反正有政府擔保。
上述三項加起來就衝破一兆,是1.0873兆令吉,高占GDP的80.3%!
納吉告訴人民國債仍未達到法定頂限的時候,那是因為他沒有把第2及3項包括在內,這樣的算法是不對的。

在舊文里提到,政府喜歡通過GLC舉債,避免讓國債數字顯得太高,哪一種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這些債務都由政府擔保,萬一這些GLC物理還債的話,政府就要代還,1MDB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那時就曾預測,終有一天,國債將衝破一兆(10,000億),那還只是一年前的事。

幸好509後換了政府,不然可以想像,以當今國債無節制增長的速度,未來國債又何止一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