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9日訊)昨日通過的《2018年選區重劃報告》引起最大爭議和不滿是,選區與選民人數懸殊太大,看在政治評論員潘永強眼中,巫統一直改變遊戲規則,繼續玩弄民主政治,馬華民政黨皆淪為輸家。
不但如此,他更擔心是,選區重劃了,華人選區卻沒增加,預見華裔代議士日後在國會的政治影響和代表性進一步被削弱,絕對不利未來大馬華人政治發展。
選區與選民人數差距太大
他向《中國報》發表點評時直言,制度上、原則上,選區重劃都是不公平、不合理,違反一人一票的投票價值,主要選區與選民人數差距太大了。
他說,重選後選區的種族分布是,華人選區以華人占多,馬來選區則以馬來人為主,明顯減少混合選區,當中存有製造選區種族兩極化之嫌,也顯示巫統對華人票沒有把握,但也不能完全放棄華人票,更不讓行動黨獲益。
「但實際上,這種選區劃分法,反而對行動黨有利,等同犧牲了馬華,民政黨也無利,說到尾,最新選區重劃只對巫統有利,而非顧全國陣成員黨。」
他強調,選區重劃帶來最大傷害是國家民主的傷害,當這已變成國陣玩弄政治的手段,甚至一直改變遊戲規則,更甚是國人的民主意識也不高,否則,人民怎會一直被國陣玩弄於制度呢?
潘永強也提到最近政府在國會提呈的打擊「假新聞」法案,他預測,兩者課題或刺激華裔選民投票升溫,雖然華裔的民主政治意識還不高,但換政府的意願還蠻強。
華裔關心經濟現實問題
潘永強說,整體上,國人的民主意識還是不高,仍未達高度重視和捍衛民主制度的程度,唯華裔選民最關心的,始終是現實問題,即政府為人民創造怎樣的經濟發展?
他說,當人民的生活需要無法滿足,華裔選民的心態就是要改變,強烈意願就是換政府。事實上,政府除了引進中國投資,委託馬華推動「一帶一路」,別無其他亮眼的「經濟牌」可以打出來。
年輕馬來選民成變數
「反之,人民收入沒有增加,消費稅、所得稅、物價騰升、生活費和私人醫療費等高漲,這些都是人民生活感受最直接的,當現實需求沒得到改善,換政府是華人渴望的改變。」
他說,土著選民、年老者是很難改變他們對巫統的依賴了,唯年輕馬來選民卻可能成為來臨大選的「變數群」,主要接收信息多,受教育程度也高。
「我也不排除年輕馬來選民對希盟主席敦馬哈迪的形象認同,終歸他們也面對著就業和生活的經濟壓力。」
疑政府扶油價熄民怨
政府於周三(28日)公布的每周油價,「出其不意」的保持燃油價格,與公布前盛傳的上漲預測不符,被坊間諷刺地將此揣測為,政府是要避免《2018年選區重劃報告》在國會通過一事後「火上加油」?
不過,理財專家拿督蔡兆源接受《中國報》詢問時響應說,這不得而知,個人也不作揣測。
他指出,油價保持,按理是符合目前國際原油平穩走勢說法。
他說,一般上,汽油價格均按照新加坡普氏能源平均股價 (MOPS)等價格計算,與國際原油行情相差不遠,政府也說過,在油價高漲或必要時,政府還是會「出手」,藉以津貼方式,扶助人民減輕油價高漲壓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8801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