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8日訊) 儘管檳州政府抗議檳城選區在重劃後,依然無法體現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原則,即州議席選民人數差距可高達3.27倍,但選委會以此課題未涉及進行中的選區重劃為由,駁回抗議。
選區重劃的最終報告顯示,亞逸布爹選民人數只有1萬2752人,但毗鄰的壟尾高達4萬1707人,是前者的3.27倍,但選委會並未進行糾正。
整體上,檳城在選區重劃中受到的影響不大。報告指出,檳城共有86萬7748個選民,在檳城的13個國會選區中,只有甲拋峇底和浮羅山背2個國會選區受影響,而且也沒有選區換名。
選委會在首輪展示中,收到了12項抗議,即一項來自州政府,11項來自100名以上選民的抗議。不過,當中只有3項符合條件進入聽證會,最終有兩項抗議被接納,一項被駁回。
在兩項被接納的抗議中,其中一名抗議者是巫統籍直落巴巷州議員拿督沙哈依旦,兩項抗議的內容一樣,都是反對浮羅山背國席下的浮羅勿洞州席和直落巴巷州席的邊界不清楚,選委會接納抗議,並承諾用更清楚的邊界,以免選民混淆。
不過,在檳州政府以5大理由,即州議席之間的選民人數差距太大、沒有維護地方聯繫、沒有與州政府商討、不符合一人一票的精神和沒在全檳進行選區劃分而做出的抗議,皆不被選委會接納。
選委會解釋,此課題未涉及進行中的選區重劃,因此駁回抗議。
檳州政府在次輪展示中,再次提呈抗議,並提出2個理由,即5個州議席的邊界不按照縣屬行政,且未根據社群共同利益劃分,另也要求選委會解釋為何沒針對檳城重劃選區。
但選委會駁回抗議,並解釋選區邊界的制定是為了方便處理選舉事務,而且有些提出的問題,未涉及進行中的選區重劃。
至於選區邊界出現了什麼更動,選區重劃後的地圖顯示,浮羅山背亞逸布爹的小部分地區,從原本的浮羅勿洞州席轉移至直落巴巷州席。
無論如何,儘管選委會宣稱只修改浮羅山背和甲拋峇底2個國席,但若拿此地圖比較2013年的選舉地圖,可發現還有許多其他選區的邊界被更動,如壟尾(擴大範圍,納入斯里德里瑪和峇都蠻部分選區)、植物園、亞逸布爹。
檳城研究院政治分析組主任黃進發早前曾批評,雖然檳城許多議席未在選區重划下受影響,但其實選委會早前已透過「走後門」的方式修改投票區邊界,導致有些選民被換去其他議席。
峇都茅州席選民增2千人 對公正黨極不利
檳州選區重劃最終報告顯示,國陣在上屆大選多數票不超過15%,以巫裔為主的混合議席,即峇都茅、峇六拜及雙溪峇甲的選民增幅都超過5%,並排名在州內選民人數增幅最多的前5名。
峇都茅、峇六拜及雙溪峇甲3個州議席,巫裔選民比例都介於50%至65%,公正黨上屆大選在峇都茅和雙溪峇甲勝選,但多數票分別只有3390票和1805票,巫統在峇六拜只以區區458票險勝。
不過,峇都茅的選民已較上屆大選增加2104人,峇六拜和雙溪峇甲分別增加1445及1088個選民,因此在新選民加入後,選情隨時改變。
其中,峇央峇魯國會議員沈志勤提出質疑,指國陣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動作」,為的就是把其他選區的國陣支持者,搬至對方認為能拿下的選區,如峇央峇魯旗下的峇都茅州席。
針對國陣為何會對峇都茅州席虎視眈眈,消息告訴《東方日報》,原因是上屆大選公正黨候選人拿督阿都瑪烈在峇都茅所贏得的多數票並沒超過15%,只是13.4%,這讓國陣看到一絲「希望」。
對照2013年大選的選民人數及這次選區重劃報告的數據,峇都茅州席選民人數增加了7.3%,即從2萬8999人增加至3萬1050人。
消息說,阿都瑪烈在上屆大選僅以3390張多數票取勝,若上述所增加的2051名選民,都是國陣支持者,那公正黨或會在來屆大選輸掉峇都茅州席。
「難怪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較早前來檳城時,發表有信心重奪峇央峇魯國席的言論。」
針對峇央峇魯國席的選民人數變化最大,增加了4.75%選民,該區國會議員沈志勤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說,這種搬動選民的技倆已非新鮮事,以把其他選區的國陣支持者,搬至對方認為能拿下的選區,如峇都茅。
他說,一些選民指曾有人接觸他們,並提出交易條件,讓他們從其他選區更換地址至峇都茅。較早前,他在班台惹查選區走動時,看到一些當地居民的選民地址已更換到峇都茅。
「當時我問他們是否有在近期內更換地址?他們回說,沒有更換任何地址,一直就居住在這裡。不過曾有人向他們討取身份證,甚至給予一些酬勞,過了幾天再把身份證換給他們。」
不過,他對於希盟在來屆大選守住峇央峇魯一國三州的選情,還是保持樂觀。
他指希盟過去10年已在檳州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他們有信心來屆大選仍會繼續獲得峇央峇魯選民的支持。
儘管有人質疑峇都茅州席的選民增加似乎不尋常,但該區州議員阿都瑪烈接受本報訪問時則說,這是正常的增長。
他解釋,峇都茅近年來有很多屋業發展,因此,選民人數有所增長是正常之事。
希盟白區選民人數減少
選委會將原本就是全檳最小州議席的亞逸布爹選民人數再減少,令人費解。
選委會宣布的選區重劃報告中,檳州選民人數增減幅度最高的2個州議席皆落在升旗山,即亞逸布爹減少了9.26%,植物園增加了7.61%。不過,這兩個華裔為主的議席都屬於希盟的「白區」,多數票都超過7000張。
根據《東方日報》分析,升旗山國會的變動不大,只增加了0.96%的選民,從原本的7萬1259人增加508人,成為7萬1767人
雖然升旗山的變動不大,但其4個州議席中,包攬了2個全檳「最高」的數據。
亞逸布爹有7個投票站,跑馬園投票站的更動最大,與第13屆大選相比,減少了1096名選民。經過選區重劃後,該議席的選民人數從第13屆大選的1萬3803人,減少至1萬2752人。
植物園方面,峇都眼東投票站的人數增加了1030人,讓整個州議席選民從原本的1萬9278人增至2萬1064人。
亞逸布爹和植物園皆屬於華裔選民居多的州議席,亞逸布爹在上屆大選華裔選民占了82.26%,植物園則有76.58%。
檳州首長兼亞逸布爹州議員林冠英早前就已開炮,斥責選委會在選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該區選民轉移到植物園,大呼選委會不公平,促選委會「還他選民」。
針對兩個州議席的變動,升旗山國會議員再里爾向《東方日報》指出,將原本就是全檳最小州議席的亞逸布爹選民人數再減少,是令人費解的行為。
他說,重劃選區的意義在於拉近各議席的差距,但選委會的做法明顯相反,讓各席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是無法讓人理解的,正因如此,行動黨才會將選區重劃事宜帶上法庭。
儘管如此,上屆大選植物園和亞逸布爹皆獲得亮眼成績,分別以9030和7744張多數票攻下城池,因此根據觀察,兩個州議席之間的變動並不會為國陣帶來更大的好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8793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