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全國大選變天10年後,檳州人民生活快樂嗎?調查報告真相令國陣崩潰!重奪檳州執政權難如登天!

308全國大選變天10年後,檳州人民生活快樂嗎?調查報告真相令國陣崩潰!重奪檳州執政權難如登天!
是的,很多民間調查報告,包括親國陣的默迪卡調查中心也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檳州民聯政府真的有用真心和努力照顧人民的福祉。儘管不是十全十美,當中也有一些怨言,但是讚賞林冠英領導的州政府的選民卻始終占了絕大多數;就連一向中立的選民,都給檳州政府打了70分,這表示不僅僅是及格,而且還是《優等》。
因此,種種現實跡象看來,來屆全國大選,林冠英領導的執政團隊依舊穩如泰山。國陣方面欲保住現有的12個州議席,難度都很大,更別說馬華民政國大黨,恐怕繼續吃零雞蛋的可能性比上屆更大。至於那些不痛不癢、往往等到臨近大選才冒出來的機會主義蚊子政黨,估計想保住按櫃金都是一個大挑戰。
2008年3月8日,檳州政權易主,以行動黨為首的民聯州政府首次執政,大刀闊斧推行了不少新政。2018年的檳城街上,當地人在回首變天10年後,這座東方花園究竟有什麼變化時,異口同聲地給了《透視大馬》 這樣的答案:
「變清潔了!」
「更乾淨咯!」
「垃圾少了!」
或許「kha cheng khee「(福建話:更清潔)這樣的答案聽起來有點瑣碎,但檳城人回答時眉毛似乎都揚了起來,臉上隱隱有著驕傲的神采。
事實上,檳州政府也剛在今年1月接獲旅遊與文化部的公函通知,指該州入選「東協最清潔旅遊城市獎」。檳州首長林冠英當時還說,希望檳城能成為全馬第一綠洲。
「乾淨、清潔、綠洲」或許只是生活環境的細微改變,卻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現任檳州政府執政10年來,願意把心思放在這些微觀層面的發展,顯然為他們贏得不少掌聲。
歡樂的他們:小處著手發展社區 檳城越來越宜居
去年完成台灣碩士學位後,就回到家鄉檳城定居發展的王順德非常看重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他崇尚環保理念,愛搭公共運輸,重視社區建設,希望居住的城市適宜步行、騎腳踏車,有和諧的環境、有自由的空間、有濃郁的人文藝術氛圍。
為此,他很喜歡檳城過去10年來的變化。
「這十年來,檳州(行動黨)政府雖然沒有發展什麼大型工程(mega projects),但你會看到人行道、斑馬線、腳踏車道、口袋公園、免費巴士、共享單車、公共泳池等等基本公共設施開始慢慢出現。」
「這都是我們可以用到的設施,但這些社區建設在2008年以前較少見。」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檳城如今的旅遊業能蓬勃發展,喬治市變得熱鬧繁華而且生機處處。(檔案照:透視大馬)
王順德給現任檳州政府打了及格以上的70分,然後讚美說:「我覺得他們(檳州政府)是有動腦的,他們有在思考如何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好、如何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
「不過塞車問題越來越糟糕,如果能完善化公交系統就更好了。」
檳州民聯政府2008年上台後推行的新政中,最讓王順德印象深刻的是限用塑料袋和禁止寶麗龍。「一開始很亂,大家都在罵行動黨是爛政府,我爸媽也很反感。但州政府願意做、敢做,然後教育民眾。現在我爸媽都主動不用塑料袋了,還開始做回收,大家適應得很好。」
「我覺得這些政策和想法都走在時代的前面,甚至延伸到廟會晚宴只能五菜一湯、減少浪費,這些我都很喜歡、很欣賞。不像雪蘭莪巫統說要回復用塑料袋,那是很落後的想法。」
同樣30歲的胡進榮不約而同地用了「宜居」(livable)一詞來形容檳城變天10年後的變化。
從中學起就愛上攝影的他最喜歡拍街景,「我記得以前拍過這樣的畫面,路邊告示牌明明寫著『禁止亂丟垃圾,違規罰款500令吉』……結果告示牌下面堆滿垃圾。哈哈哈。」
「如今,這樣的情況很罕見了。」
胡進榮認為,檳城會變得更「宜居」除了因為硬體設施的提升,也因為檳城比以前更熱鬧、有更多的人文活動。
「在檳城,周末是絕對不怕悶的!因為一定有各種活動,不管是州政府還是私人界辦的活動。」
「文化活動、藝術節、宗教慶典、周末市集……還有各種體育活動!每個周末一定有路跑,不然就是騎腳踏車比賽,或者爬山、瑜伽、尊巴舞(Zumba)等等。」

一些受訪者認為,檳城比以前更熱鬧、有更多的人文活動。(檔案照:透視大馬)
「而且檳城年輕人的創業活動(entrepreneurship)也更蓬勃 —— 這裡很多民宿、咖啡館、酒吧等等生意都是本地年輕人在經營的,這些都是商機。」
儘管檳城生活素質的提高可能是時代進步帶來的結果,而喬治市的繁華與熱鬧也可能申遺成功才造成的效應,但胡進榮認為,州政府的努力還是應該獲得肯定。「因為檳州政府願意先推動和支持類似活動,私人界才從中看到商機,然後跟著投入資金和響應號召。」
所謂生活,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和休閒消遣。路燈、人行道、公園、公共設施、社區安全、休閒活動……這些列舉出來顯得瑣碎的事情,卻讓人真真切切地生活得更好了。
「我讀中學時,人們彷佛對檳城失去願景。那時父母和親戚都愛說,『算了啦,你們年輕人去外面發展啦』,但現在大家改口說,『這裡很不錯,很需要你,你們回來發展啦』。」
「我覺得,這10年里,檳城人多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突然又充滿幹勁。」 王順德更加堅定回鄉發展的決心。
憂愁的他們:開山填海建高樓 檳城須防過度開發
不過,檳州政府執政10年來也並非毫無令人詬病的地方。
也是攝影愛好者的黎先生就直批檳州在過去10年來已是過度開發。「到底什麼叫做發展?一直建屋子叫發展嗎?我知道發展可能有犧牲,但又要犧牲到什麼程度?」
「先是破壞山坡,然後填海。海邊本來應該是公共的地方,讓給發展商填海建屋子後,以後我們還有海邊可以去嗎?」

檳州政府近年來捲入一些和環境過度開發有關的爭議,包括禿頭山事件、丹絨武雅工地土崩、新關仔角填海工程等。(檔案照:透視大馬)
從15歲開始就愛上攝影的黎先生偏愛拍攝森林、高山、大海、稻田等等大自然景色。但近10年來,他覺得檳城裡能夠讓他捕捉到大自然美景的地點似乎變少了。
「我喜歡拍銀河系,但如今越來越難拍到,因為光害越來越嚴重。必須去到浮羅山背那些地方,才還有可能可以拍到銀河系。」
檳州政府近年來捲入一些和環境過度開發有關的爭議,包括禿頭山事件、丹絨武雅工地土崩、新關仔角填海工程等。檳城去年底爆發的大水災,也被檳州政府的政敵指控為是檳城過度開發帶來的惡果,理由包括部分地區的洪水是黃泥水,相信是山坡開發後無法負荷過量雨水而造成的。但檳州政府一度解釋說,是因為雨量創歷史新高,才造成罕見大水災。
在文史建築工作者陳耀威眼裡,檳城過去10年的「過度開發」在於高樓大廈快速林立。他認為,檳城這幾年高樓的興建似乎缺乏規劃,而且越建越高,隱隱有築起長城包圍喬治市古蹟區的跡象。

陳耀威認為,檳城政府對於房子建設,沒有良好規劃。(圖:陳耀威文史建築研究室)
「他們的規劃很奇怪、很不協調,好像沒有良好的城市規劃。」
「例如一些本來都是雙層排屋的花園,中間突然建起一棟高樓,不但不好看,而且也會因為人口過密造成交通堵塞。」
《南洋商報》於2015年曾引述檳州議會問答中的資料,指現任檳州自2008年執政後共批准了超過115項超過20層樓的高樓發展計劃,其中最高的高樓計劃高達52層。
時事評論員謝詩堅博士指出,以行動黨為首的檳州政府,能在過去10年內有效推行多項給人民帶來好印象的政策,包括整肅環境衛生、改善公共設施、落實禁止塑料袋和寶麗龍等環保政策,甚至是大方撥款給學校和宗教場所,關鍵原因在於檳州行動黨屬於強勢政府。
他指出,2008年的民政黨州政府會給人無所為的印象,是因為民政黨執政時的議席比國陣成員黨巫統來得少,因此處處受制,難以施展拳腳發展檳城。
但謝詩堅接著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來肯定前朝政府的一些努力。他說,像檳城如今的旅遊業能蓬勃發展,喬治市會變得熱鬧繁華而且生機處處,也是因為當年申遺成功。雖然申遺成功的消息是在2008年檳州換政府後才宣布,但申遺的工作早在90年代就開始啟動。
「林冠英真的很好命,可以說是無端端發達的。」
謝詩堅也提醒說,檳城交通擁擠和過度發展的問題確實存在,儘管一般相信多數檳城人目前還沒有再次換政府的打算,但現任檳州政府也應該正視並解決問題。
變天10年後,檳城人有歡樂有哀愁,但似乎沒有後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87388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