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不容扭曲!歷史事實證明郭鶴年成為糖王大富豪,與國陣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納吉又一次製造假新聞,該當何罪?
糖王郭鶴年自從1970年就成為亞洲糖王,他屬下的木材集團、麵粉集團、白糖生意、白米生意都是在上個世紀40年代戰後設立,經營有術,累積大量財富而成為大馬首富。60年代那一場白糖原料大戰,他甚至憑藉一人之力就挫敗了印度、中國壟斷國際白糖市場的圖謀,後來變成了中國與印度主動伸出橄欖枝,與郭鶴年合作共享世界白糖市場。
後來郭鶴年真正走上《富可敵國》神台的,是創立香格里拉酒店集團。1970年郭鶴年在新加坡創建了全球首間香格里拉大酒店,接下來的發展,統統跟馬來西亞政府無關!反而納吉的父親敦拉薩不斷覬覦郭鶴年的財富王國,經常敲詐逼迫他給政治獻金,甚至接二連三用詭計訛詐郭鶴年的股份,強硬吞掉他的馬國際船務股權,及馬航股權。後來納吉朋黨又吞掉他的糖廠、麵粉廠、白米生意。
要認真算起來,是納吉父子虧欠郭鶴年,郭鶴年一點都不欠國陣的!
要說《提供鑰匙》幫助過郭鶴年的,充其量只是大馬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罷了。那時候的大馬政府是聯盟政府,國陣Barisan Nasional是1971年才成立的。因此,嚴格來說,郭鶴年的發達過程,跟國陣政府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因此納吉大言不慚的說郭鶴年發達是國陣給的機會,說的人不臉紅,聽的人都搖頭嘆息,稍稍有點良知的馬來人更加應該鑽地洞遮羞!
首相納吉說,如果不是國陣政府的幫助,郭鶴年的事業不可能成功,是馬來西亞給了郭鶴年鑰匙,才使他成為大馬糖王。
納吉說,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需要成功之匙,未來才能成功。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放眼馬來西亞的富豪,比如郭鶴年,如果不是國陣政府,他不會拿到白米與糖的壟斷權。」
納吉周六晚出席雪州沙登為一馬培訓計劃工作營開幕時這麼表示。
但是對郭鶴年發跡史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納吉以上的言論,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說白了,納吉就是一個天天製造假新聞的元兇!
大家來看看郭鶴年是如何發跡的:
1947年,24歲的郭鶴年隻身赴新加坡,以10萬元馬幣作資本,創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力務克公司,經營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次年,郭父去世,郭鶴年返回馬來亞新山,在母親鄭格如的建議下,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於1949年正式成立。入股者除鄭格如、郭鶴舉、郭鶴年外,還有郭鶴青、郭鶴堯(郭欽端長子)、郭鶴景(郭欽仁長子)、郭鶴新及郭鶴瑞(郭欽寶之子)等堂兄弟。該公司聯合郭家兄弟的資產,繼承了東升公司的傳統業務,經營大米、麵粉、豆類、食糖等。由於郭鶴年才識出眾,被推舉為公司的董事主席。
1952年,由於二哥郭鶴麟參與馬共游擊隊而被當時的英殖民政府殺害,郭家受到當局的監視。在這種情況下,郭鶴年到英國暫住和考察。他悉習研究了企業經營的方法和國際貿易知識,尤其對蔗糖買賣、經營作了深入的研究,深受啟發。
1957年,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郭鶴年敏銳地看到,隨著英國傳統經濟勢力的消退,馬來亞國內消費品市場不可避免地出現真空。馬來亞政府急需發展進口替代工業,以走上經濟獨立發展的道路。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郭鶴年毅然於1959年與馬來聯邦土地發展局合資,在檳城創辦了國內第一家煉糖廠,即馬來亞糖廠。他從泰國購入粗糖,在自己的糖廠加工後運銷到各地,並通過設在香港的商品經紀公司銷往中國。他還從古巴購進蔗糖轉賣給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短短几年內,他就控制了馬來西亞的蔗糖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並被人們譽為馬來西亞「糖王」。
為了徹底改變馬來西亞糖業依賴進口的落後面貌,1968年,郭鶴年向馬來西亞政府租借位於玻璃市州約1.44萬英畝的土地,開墾為種植園,種植甘蔗,並成立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從事蔗糖的種植和提煉。馬來西亞雖然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適合甘蔗生長,但卻主要種植稻米、胡椒、可可、菸草、腰果等經濟作物,很少種植甘蔗。因此可以說,郭鶴年開創了馬來西亞大規模種植甘蔗的先河。隨著甘蔗面積的擴大,郭鶴年糖廠的產量迅速增長,使馬來西亞邁出了糖業自給的第一步。
1970年,他搶在世界糖價上漲之前,收購了大批原糖,並投巨資於白糖期貨貿易。隨著糖價的上漲,他一舉購進60萬馬元,震驚了國際糖交易市場。郭鶴年的郭氏兄弟公司不但掌握了大馬糖業市場的80%,而且通過多邊貿易,每年控制的食糖總量達150萬噸左右,約占當時國際糖業市場的20%。年僅40齣頭的郭鶴年,又登上了 「亞洲糖王」的寶座。
據華商韜略報道,回憶這一段在國際糖業市場打拚的經歷,郭鶴年曾在總結其成功經驗時表示,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他通向世界的重要法寶。他說:「一個人如果能夠改善他的溝通技巧,那麼這個世界就會更加靠近他。」因為早期在華文和英文學校的學習背景,郭鶴年不僅同時具備了英文和華文的溝通能力,還和很多馬來西亞日後的政界要人成為了好友,這些都非常有利地支持了他其後事業的發展。
企業王國
郭鶴年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他於60年代在白糖業取得輝煌成就之後,一鼓作氣地向其它眾多領域進軍,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如今他已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功,被稱為國際商場上的「多面人」。
糧食及副食品加工業仍是郭氏兄弟公司的重要產業。它從泰國買米,賣給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從北美和澳大利亞輸入小麥,運到屬下的麵粉廠加工。1962年,郭鶴年創建了聯邦麵粉廠,總部在吉隆坡,在巴生和新山擁有4個麵粉廠。這些麵粉廠的年產量約22萬噸,占馬來西亞麵粉市場的45%。此外,他還在北馬、吉隆坡、北海擁有糖廠,在巴生擁有食油廠和飼料廠。
早在1960年,郭鶴年就設立了馬來西亞木板廠。馬來西亞森林面積寬廣,僅林業工人就達100多萬人,優越的資源和勞動力條件為郭鶴年發展木材加工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現今,他的木材廠已成為東南亞具有一定地位的大廠,產品的95%遠銷到歐美和東南亞各國。
由於郭鶴年長期從事國際商品貿易,因此他很自然地將業務擴大到航運業。早在1947年創辦的力務克公司(1965年後改稱郭〈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就是以航運業及相關業務為主。1971年,他在馬來西亞前財政部長陳修德的邀請下,出面組建了馬來西亞國際航運公司。在總共2000萬元資本中,政府占61%,郭鶴年占10%,其它的資金大部分由他多方籌措而來。郭鶴年曾任該公司的董事主席,為馬來西亞本國航運業的發展及打破遠東貨運船隊專利權的壟斷做出了貢獻。現今,馬來西亞國際航運公司總噸位達140多萬噸,運載量占全馬遠洋運輸總量的1/5。此外,郭鶴年還在馬來西亞擁有Pan船務公司,在新加坡擁有太平洋航運公司和Leo船務公司,在香港擁有凱利航運公司。其中太平洋航運公司是擁有30多家子公司的航運企業集團,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運載干、散貨物的運輸公司,1990年營業額高達5400多萬美元,純利1800多萬美元。
70年代初,郭鶴年開始發展房地產業。最早的產業投資是馬來西亞的彩虹集團,該集團在新山擁有規模宏大的發展計劃,包括建築彩虹花園、柏齡花園住宅區及大型購物場所。1985年,該集團資本達6725萬馬元。郭鶴年擁有的其它產業公司包括新加坡的「Leo產業」、香港的「凱利產業」、菲律賓的「郭產業國際」等。
如果說白糖業構築了郭鶴年企業王國的基石,那麼「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堪稱王冠上一顆閃亮的明珠。郭鶴年的酒店業務是70年代初從新加坡開始的。當時,他注意到旅遊業將大有可為,而酒店業與旅遊業息息相關。1971年,他在新加坡創建了第一間豪華酒店,取名「香格里拉」,在英文中是世外桃源的意思。這個極富浪漫色彩的悅耳的名字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客人,也使得香格里拉酒店一鳴驚人,盈利甚豐。從此,郭鶴年在酒店業大舉出擊,一發而不可收,先後在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斐濟、漢城、菲律賓和中國大陸建立了香格里拉酒店,並在馬來西亞檳城建有沙洋酒店和康塔酒店。在郭鶴年的悉心培植下,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已成為一個跨國性的酒店網絡。據統計,到1993年,該集團的酒店數量已達到22間,客房數一萬多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酒店集團之一。現今仍有不少酒店在建設中。各國的香格里拉酒店都是國際公認一流的五星級酒店,不少在國際酒店業評比中獲傑出優勝獎。事實上,「香格里拉」這個名字已經成為高貴、豪華、與眾不同和優質服務的最佳保證。郭鶴年本人繼「糖王」之後,又贏得了東南亞「酒店大王」的美譽。
郭鶴年先生與母親
除上述行業之外,郭鶴年還涉足金融、礦業、文化娛樂和電視廣播等領域。創馬來西亞土著銀行的創辦董事之一,並曾與馬來西亞前財政部長達因·賽奴丁合作收購了一家在馬來西亞的法國銀行,並易名為「馬法銀行」。
經過三十多年的苦心經營,郭鶴年領導下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已從一家單一經營米、糖的企業發展成為經營工業、種植業、礦業、航運、國際貿易、酒店業、房地產、金融等行業的多元化企業集團,屬下公司遍布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韓國、香港、澳大利亞、加拿大、斐濟、中國大陸等五大洲眾多國家和地區,其中23家公司的總部設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現今,郭氏家族在五個國家的總共11家掛牌公司中擁有控股權或巨大投資,包括馬來西亞的玻璃市種植公司、聯邦麵粉廠、拉曼錫礦、彩虹有限公司、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太平洋航運及GB控股,泰國的香格里拉酒店以及菲律賓的郭氏產業國際。由於郭鶴年在馬來西亞經濟發展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及傑出貢獻,在1985年亞洲管理學院及馬來西亞銀行公會共同舉辦的馬來西亞十大企業家評選活動中,他名列榜首,被評為「最傑出企業家」,並被授予象徵企業界最高榮譽的「金字塔獎」。該獎項只頒給在當地及國際上有非凡成就的企業家,郭鶴年獲此殊譽,乃是眾望所歸,足見他在馬來西亞企業界及社會中的地位和威望。
以上的郭鶴年發跡歷史,足以證明納吉所說《郭鶴年發達是國陣功勞》有多厚顏無恥!
納吉指出,郭鶴年毫無疑問是個成功的商人,他勤力,有商業頭腦,有紀律,但那還不夠。每個商人都希望拿到鑰匙,政府的政策正是讓他們成功的鑰匙。
目前居住在香港的郭鶴年昨日成為媒體的焦點,因為部落客拉惹柏特拉日前在《今日馬來西亞》揭露,這名商業大亨透過他的侄子郭孔懷金援民主行動黨,以推翻國陣政府,希望藉此能讓華裔在馬來西亞掌權。
拉惹柏特拉還在文章中附上一些照片,證明郭孔懷與行動黨總秘書林冠英、前首相署部長兼行動黨黨員再益等會面。
不過《當今大馬》周六晚報道,郭孔懷嚴正否認拉惹柏特拉的指控,他沒有充當叔叔郭鶴年的中間人,捐錢給行動黨推翻國陣。
郭孔懷坦言,雖然郭鶴年超級富有,但他並不知道叔叔如何花錢,也沒興趣要知道。
《當今大馬》引述郭孔懷的談話說,他從沒有為郭鶴年所利用來匯錢給行動黨,個人也沒有給過行動黨一分錢。
至於拉惹柏特拉文章的刊登圖片,證明他與行動黨領袖過從甚密,郭孔懷說,他與行動黨領袖見面並沒犯法。
郭孔懷也重申,他與行動黨並無任何錢財關係,還反指拉惹柏特拉盜用他發布於面子書的照片。
他強調,在他經營餐飲業31年期間,曾招待過無數名人,包括三名前首相胡申翁、馬哈迪與阿都拉。
「我見過許多VIP。這不是我要吹噓,我曾經見過多名馬華總會長與民政黨主席。」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