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已經開學了!但屁孩依舊多到不像話啊XD
最近在爆料公社一段監視器畫面真的超好笑啊

客:我要一包x星
店:你滿18了嗎!?
客:我滿18了
店:那你有帶證件嗎?!
客人立馬抬起他的腳秀刺青說【證件在這!】
店員也不甘示弱的抬起腳說【那我這樣不就20歲了!】
結果屁孩瞬間拿回錢馬上閃人啊XDDD
——————
不少網友笑炸表示:
「可能身份證整面刺在小腿上」
「還好他不是在露...(店員會以為他是小學生)」
「鬼氏企業的人?」
「難怪之前有人把條碼刺在身上」
你們遇過怎樣讓人無語的屁孩哩?
———————

便利商店,在日本等地區又稱為CVS(從英文convenience store縮寫而來),緣起於美國公路邊的加油站附設小店,但1980年代東亞都市化後在人口密集地區特別流行,並擴散到許多國家的都市,通常指規模較小,但貨物種類多元、販售民生相關物資或即食食品的商店,其中也包含加油站商店,通常位於交通較為便捷之處,以民生服務取勝,便利店有時被當作小型超市。 便利商店的開始應是在1930年,美國南方公司於美國達拉斯(Dallas)開設了27家圖騰商店,並於1946年將營業時間延長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所以將商店命名為7-Eleven。

一般而言,便利商店服務的商圈大小約為3,000人,商品品項在3千項左右。而根據日本MCR協會的定義和日常人們的印象中,廣義的便利商店通常會符合下列條件:
營業面積:在60至200平方公尺之間,大於200平方公尺則屬於超市,但臺灣、香港和韓國也有便利商店營業面積不到60平方公尺,車站內甚至有不到20平方公尺的便利商店。 針對時效性的商品結構:例如食品(含飲料),常佔銷售品項的50%以上,而且要販售微波冷凍食品。但臺灣最近這幾年已經開始有複合式便利商店,提供桌椅供顧客用餐,或是販售新鮮麵包、水果等非常廣泛的品項。
產品別比率均衡:任何一類商品不可超過全店營業額之50%,否則即是「專賣店」,這是在小店管理上不易達成平衡的要素。 營業時間長:長時間營業的輪班制,通常為全年24小時,全年無休以提供最即時的服務。但部分位於學校、醫院、機關、車站內的便利商店,營業時間則隨附屬機構而改變。 簡便、多元的銷售方式:應對顧客短暫的消費時間,大多數為零散的自助式開架商品,以及家庭包會比較少見,以各種小包裝為主方便路過的上班族等拿取,打折優惠也常快速調整。 待客之道:親切、愉快、迅速等及效的服務為主,與大賣場結帳的流水線自助櫃檯大不相同,客人流量極大店內卻始終乾淨明亮的裝修,密集的養護也是便利店的特色。
新潮的管理信念:追求商品周轉率、坪效,加強報表及POS等精細管理,壓縮倉儲的量,這也是便利點重中之重的要點,需要具備高度的流行與新鮮感吸引顧客多次光顧。
參考來源
歡迎投稿:爆料或者吐槽, 加入我們群組《我要爆料》,或者發郵件到我要爆料粉絲頁。我們會有專門記者,幫你編輯成為文章,發布到我們網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8554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