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看!柔州蘇丹親自出面調解了!極端宗教主義者無法興風作浪,興都廟被拆事件圓滿解決!
柔州王室同時宣布,捐獻17萬給興都廟理事會充當搬遷費用。
柔州一座80年歷史興都廟被強拆後,州政府與興都廟管理層各執一詞。柔蘇丹依布拉欣介入調解,並要求州政府準備一塊新土地,以讓興都廟重建。

根據柔蘇丹面子書專頁今日上載的聲明,蘇丹已在新山武吉柏蘭宜王宮(Istana Bukit Pelangi)的Mados辦公室,接見興都廟管理層代表和柔行政議員維亞南丹(R Vidyananthan)。
「在會面中,蘇丹諭令會確保州政府準備一個新地點,以重建有關興都廟。」
「此前,州政府已向興都廟管理層獻議一片位於Jalan Persisiran Seri Alam的新土地,作為有關廟宇的保留地。」
「蘇丹和(柔州二王子)東姑依德里斯(Tunku Idris Iskandar)也各捐獻10萬和7萬令吉給興都廟管理層,以充作搬遷費。」

柔州一座擁有80年歷史的興都廟日前遭強拆,引起印裔社會不滿,進而演變成政治課題。
柔州大臣卡立諾丁昨晚發文告安撫印裔,並強調州政府會以最合理公平方式處理此事。
在野黨方面,檳州第二副首長拉馬沙米則南下柔州,並與當地的行動黨柔佛再也州議員廖彩彤一同會晤廟宇管理層。
這所興都廟名為Sri Siva Sakti Sri Sinna Karuppar Aalayam,坐落在柔州馬西(Masai)的至達城(Bandar Seri Alam),是在周四(11日)被強拆。
廖彩彤與拉馬沙米今日探訪廟宇後發文告指出,按照興都廟管理層說法,拆遷日期原定是今日(13日),但警方與承包商卻在周四到來,禁止他人進入廟宇。
神像來不及移走
她續說,拆遷工作進行之際,他人無法踏入廟宇一步,未能搬出神像,以致神像盡毀。
「印裔社群喪失重要廟宇。此廟擁有80年歷史,是當地印裔的重要宗教場所。」
她說,馬來西亞擁有多元宗教與族群,凡是涉及宗教場所的課題,州政府皆應慎重處理。
她認為,拆遷單位應該先與廟宇管理層協商,以保存廟宇為先,包括讓廟宇管理人搬遷神像。
她批評,這起事件顯示,州政府罔顧當地社群權益。
廖彩彤指出,儘管從法律角度,廟宇管理層並不擁有這塊地,但從人道主義角度,州政府應竭盡所能,解決這件事情。
她以雪州與柔州為例,但凡涉及強拆,州政府皆就賠償協商,或協助廟宇搬遷。
大臣促各方冷靜
柔州大臣卡立諾丁(見圖)周四晚上也發文告表示遺憾與同情,並呼籲各方保持冷靜。他強調,這是長久以來的土地紛爭課題,柔州政府會以「最合理公平方案」,以期解決此事。
「茲事體大,州政府呼籲各方高度克制,保持理性開放,不要倉促評論。」
「我們呼籲各方極力配合,以解決此事。」
根據卡立諾丁,現有地主是在1995年購下這塊土地,而在2015年開始,多次發出通告要求廟宇遷出這塊地不果後,在去年7月取得拆遷庭令。
「州政府的應急方案,是獻議以州政府擁有的一塊地,作為廟宇的新地點。」
「不過,廟宇管理層拒絕此方案,堅持留在原地,導致課題一再拖宕。」
新地主是外國人
此外,柔州國大黨領袖阿索贊(M Asojan)指出,現有地主是外國人,並不了解大馬宗教敏感。
他說,國大黨會盡力協助廟宇管理層,將廟宇搬遷至州政府撥出的新地。
「與廟宇管理層開會時,他們要求繼續留在現有土地……國大黨正在安排與州務大臣會面,以向他傳達這項要求,並懇切希望州政府會同意。」
2007年,雪州印度廟在屠妖節期間被拆毀,激起印裔社會不滿,再加上其他因素,最終匯聚成興權會抗議人潮,被視為是308政治海嘯的原因之一。
興都廟被地主強拆
這所興都廟名為Sri Siva Sakti Sri Sinna Karuppar Aalayam,坐落在柔州馬西(Masai)的至達城(Bandar Seri Alam),它在1月11日被強拆,引起當地印裔社會不滿,進而演變成政治課題。
柔州大臣卡立諾丁隨後表示,該興都廟所在地點是一片私人地,地主取得法庭庭令後,才拆毀廟宇,這未涉及州政府或任何政府機構。
卡立諾丁也說,柔州政府之前曾向廟宇管理層獻議,讓出一片新土地,以讓廟宇搬遷,但管理層拒絕搬遷,柔州政府之後已再次向他們獻議撥出一片位於Jalan Persisiran Seri Alam的新土地,以讓他們遷建。
但該廟管理層駁斥此說法,聲稱他們不曾正式接獲任何來自柔州政府的獻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80716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