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專題:打破巫統捏造《華人都有錢》迷思,誰說大馬華社無窮人?200萬華人活在貧窮線下!他們比馬來人更窮!
是的,調查顯示大馬700萬華裔人口當中,高達28%生活在貧窮線下,換算起來就是200萬人每天為三餐發愁。
華人不像馬來土著有國陣照顧,沒錢花可以向政府伸手拿錢。非土著申請一馬援助金面對諸多刁難,馬來人卻順風順水,人人獲得派錢。比較起來,更多華人的生活環境比馬來特權土著更悽慘。《華人都有錢》根本就是巫統為了分裂大馬族群團結、製造族群對立的謊言!
在馬來西亞,華人都被認為「比較有錢「,這種刻板的印象由來已久,自英殖民地時代,英國政府以「分而治之」的管制方式,讓當時的華人參與商業活動,比如發展商、商人、船主、小店主、打理農場、錫礦礦主、錫礦工人、手工業者都是華人居多,這在某程度上,烙下了其他種族認為大馬華人都是「有錢人」的刻板印象。
然而這種看法在我國踏入獨立61年之際,有了微妙的變化。《The Edge》財經日報刊出了這樣的一份報道,指我國有28.02%的華裔屬於低收入群體(B40),也就是說,這些華人家庭的每月平均收入,都在2629令吉以下。
住在繁華的吉隆坡首都其中一個木屋區內,今年43歲的湯寶妹便是一個例子。當記者到他位於蕉賴啤律的木屋區採訪他時,看見門外有訪客的她邊熱情招呼邊說,「 我的家很簡陋,直接進來不用脫鞋。」
「我們家的每月收入大概是1500令吉,要看什麼情況,如果我的丈夫沒有(裝修)生意,可能就沒有到1500令吉。」
湯寶妹的住處只有一房一廳,是一間簡陋的小木屋,她說這是祖先搭建留下的。(攝影:Nazir Sufari)
湯寶妹的住處只有一房一廳,是一間簡陋的小木屋,她說這是祖先搭建留下的。沿著木屋的積水,已足以形成一條「小溪」,需要鋪上木板才能「渡溪」,而水面上都是孑孓,一旦下雨,水就會淹進屋來。
從小,她就住在這裡。這樣的空間對已育有兩名孩子的她顯得有點勉強,但是礙於經濟能力有限,她唯有繼續住下去,無法搬離。
「 政府有說要把我們安頓到蒲種的租屋,我的兩個孩子才4歲,他們的幼兒園就在這裡。雖說是很漂亮的環境,但(搬過去)第一件事你需要給租金,水電費,還需要給車費、學費也比較貴。我也有很老的母親,有哮喘的女兒,都需要看醫生。」
湯寶妹的鄰居是一對八旬的老夫婦——張松應與張媛康。這對老夫婦,每月仰賴女兒給他們的400令吉生活,而他的女兒每月收入也少於2000令吉。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來源: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80478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