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一席演講,讓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慕丁瞬間聞名全球。因為他在演講中宣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是給了整個穆斯林世界一記耳光,馬來西亞已經準備好向耶路撒冷派兵,云云。
希沙慕丁這番話吸引注意力的效果毋庸置疑,問題是他的主張可行性如何?畢竟,耶路撒冷數十年來在以色列統治之下作為首都,馬來西亞出兵耶路撒冷就是向以色列開戰,可有勝算?比較現役和預備役兵力、經濟實力、戰績歷史等等,答案是否定的。對希沙慕丁聲稱的「馬來西亞出兵耶路撒冷」之說,我們還是呵呵吧。但這種說法折射出來的一些潛在風險,那是另一篇文章的內容,我們還是應當給予足夠關注,我考慮是否公開?
馬來西亞出兵耶路撒冷?呵呵!梅新育12月9日一席演講,讓馬來西亞國防部長達圖·斯裡·希沙慕丁·賓·敦·海珊(Y.B. Dato' Seri Hishammuddin bin TunHussein)瞬間聞名全球。因為他在演講中宣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是給了整個穆斯林世界一記耳光,馬來西亞已經準備好向耶路撒冷派兵,云云。
希沙慕丁這番話吸引注意力的效果毋庸置疑,問題是他的主張可行性如何?畢竟,耶路撒冷數十年來在以色列統治之下作為首都,馬來西亞出兵耶路撒冷就是向以色列開戰,可有勝算?比較現役和預備役兵力、經濟實力、戰績歷史等等,答案是否定的。從兵力來看,以色列國防軍現役部隊18萬人,預備役人員45萬人,[1]此前歷次中東戰爭也充分驗證了以色列國防動員體系的高效,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對此瞭解較多。相比之下,目前馬來西亞三軍總兵力12.95萬人,其中陸軍10.5萬人,編成1個軍團司令部、4個師、1個快速反應旅、10個步兵旅、5個炮兵團、4個裝甲團,裝備坦克26輛、裝甲車1100餘輛、火炮400門;海軍1.25萬人,編有兩個海軍司令部,編成10個中隊,裝備100餘艘艦船,有海軍基地4處;空軍1.2萬人,編兩個管區(下轄5個營)、12個飛行中隊和支援部隊,有空軍基地3處。
此外,馬來西亞還有預備役部隊4.66萬人,准軍事部隊20餘萬人。綜上所述,馬來西亞現役兵力只相當於以色列的2/3,預備役兵力只相當於以色列的大約1/10,而且其軍隊戰鬥力、動員體系效率、國民意志均不似以色列般久經戰火考驗,軍事實力差距十分明顯。
進一步比較雙方指揮能力與戰鬥意志。如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樣,以色列軍隊從一開始就是自主創建、自主指揮、在戰鬥中成長起來,其作戰能力、指揮水準都是在殘酷戰爭中自主發展起來的,經受了戰火的考驗,並因應戰爭實踐而不斷改進發展,這支軍隊的戰鬥意志更是世人有目共睹。
相反,馬來西亞陸軍前身是英國殖民地政府1935年組建的馬來兵團;其海軍源於1958年從英國人手中接管的原殖民地海軍輔助部隊,1963年正式改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馬來皇家空軍則是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的。
從殖民地主子手裡接收過來的軍隊在靈魂和指揮能力方面嚴重先天不足,即使是在殖民者指揮下戰績還不錯的軍隊,獨立後自己指揮作戰的結果也常常慘不忍睹。如1962年對印自衛還擊戰時的印度軍隊。
印度軍隊在規模、裝備和戰史等方面基礎其實相當不錯。這支軍隊曾經是英帝國最大的殖民地武裝力量,在英國殖民者統率下,數百年間足跡遍布亞、非、歐廣大地區,為保衛英國本土和擴張英帝國殖民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僅在中國,其「武功」就包括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定海和鎮江城之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圓明園之劫、八國聯軍之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僅半年,英印當局就從印度向法國戰場派出了21萬印度官兵和8萬英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從殖民地徵兵共計450萬人,其中印度士兵就佔120—150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將領統率英印軍隊在北非、歐洲等地戰功累累,僅在義大利一國就戰死印度士兵5782人,6人獲得英軍最高勳章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特別是後來在中印邊境自衛還擊戰中擔任東線印軍主力的第四印度師,二戰期間在中東、北非、義大利、希臘等戰場轉戰6年,在義大利蒙特·卡西諾戰役中表現優良,也因此在印度獨立後成為印軍「王牌部隊」,號稱「標準師」,是印軍推行一切改革的試點部隊。
然而,在殖民者統率下能打勝仗,不等於獨立自主作戰也能打勝仗,1962年的印度軍隊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連英印殖民地軍隊那種戰史「武功」都沒有的馬來西亞軍隊又會怎樣呢?
從人口、經濟兩方面考察雙方戰爭潛力,結果對馬來西亞也不樂觀。論人口,以色列人口868萬(2017年5月),馬來西亞人口3000萬。
儘管馬國政策法規決定了該國戰爭只能依靠占其總人口68.1%的馬來人,亦即2043萬,馬國人口數量仍然占優。但雙方社會凝聚力、國民意志孰優孰劣,世人有目共睹。
論經濟實力,以色列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183億美元,略少於馬來西亞(3356億美元),經濟增長率大致相當(以色列4%對馬來西亞5%),以色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3萬美元)則遠遠高於馬來西亞同一指標(8256美元),反映出以色列經濟發展水準明顯高於馬來西亞,前者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工業化國家,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高附加值農業、生化、電子、軍工等部門技術水準較高,主導產業競爭力位居世界前列。相比之下,馬來西亞只能算新興工業化經濟體,與以色列不可同日而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當前軍隊戰鬥力還是戰爭潛力,馬來西亞都大大落後於以色列。馬來西亞軍隊歷史上就沒有什麼像樣戰績,又六七十年未戰,倘若孤軍遠出萬里,對陣身經百戰、戰績輝煌的以色列軍隊,結果可想而知。
以色列周邊國家本來皆以蕩平以色列國家、把猶太人趕下大海為號召,經歷數十年實踐,其中的埃及等主要區域大國相繼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放棄了上述不現實主張。
馬來西亞軍隊若大舉開赴中東,人生地不熟,氣候、環境均不適應,後勤保障成問題,結果令人不敢想像。
《孫子》有雲:「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為將者不可不察也」;出兵數千公里之外與軍事強國爭鋒,這般大事,絕無可能輕易決定,從馬來西亞決策體制來看,希沙慕丁這般聲明頗有越權之嫌。
因為國防部長在馬來西亞本質上還是屬於門面性文官職位,三軍最高統帥是最高元首,國防決策機構是總理任主席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軍隊最高指揮官是武裝部隊總司令(現任總司令是2016年12月任職的卡瑪魯紮曼);總理、最高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均未發聲,希沙慕丁的聲明不可能算數。
所以,對希沙慕丁聲稱的「馬來西亞出兵耶路撒冷」之說,我們還是呵呵吧。當然,對這種說法折射出來的一些潛在風險,我們還是應當給予足夠關注。
來源:http://damanew.com/docZTQvYzBTeFg3dUk9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7581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