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8 19:45
韓國在14個月內發生近代史上兩次最強地震,且一年內錄得200多次地震,破40年紀錄,當地多名專家認為,韓國已進入地震活躍周期,連首都首爾都可能發生6級或以上強震。鑒於韓國普遍採用樓宇主體跟鋼筋混凝土重型柱分離的建築法,遇震容易倒塌,輿論呼籲必須加強建築物抗震和應付大災難的對策。
(圖:網際網路)
(首爾18日訊)韓國在14個月內發生近代史上兩次最強地震,且一年內錄得200多次地震,破40年紀錄,當地多名專家認為,韓國已進入地震活躍周期,連首都首爾都可能發生6級或以上強震。鑒於韓國普遍採用樓宇主體跟鋼筋混凝土重型柱分離的建築法,遇震容易倒塌,輿論呼籲必須加強建築物抗震和應付大災難的對策。
專家指出,朝鮮半島雖不在地殼板塊邊緣,但同樣受到周圍板塊的壓力。半島東南部岩盤形成相對「年淺脆弱」,加上浦項附近海域的地殼變動大,早已是地震危險帶。
據報,當地抗震力達6至6.5級的建築,全國公共設施有43.7%,但私人建築物只7%;學校有77%不達此水平。民眾亦擔心地震對核電站的破壞力。
文章來源:
星洲日報/國際·2017.11.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