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臭·它是最親密的朋友

ROCKET| 2017-11-14| 檢舉

沒有天長地久,但曾經擁有「臭臭」的受訪者,「臭臭」的種類主要也是抱枕、枕頭、被及玩偶,有些則依賴小毛巾。這些慰藉物的年份較不久遠,大部份都是主人自行戒掉。也有人因為慰藉物發霉、太破舊而忍痛割捨,不少人在離家深造或工作後,把慰藉物遺留在家就被家人丟棄。

在澳洲旅行時一時找不到「北京狗」,讓楊麗珊了解到自己真是不能沒有它。

它不臭,它還很溫柔。

廣告

看那隻兔娃娃,雙耳下垂,邊邊角角的絨毛都脫落得七七八八,肚子迸裂還露出棉絮,垂垂老矣……再看那張百家被,某塊拼布起滿毛球,某塊拼布又與鄰居不合,邊線都想掙脫束縛……還有那條抱枕,斑斑駁駁長滿老人斑,裡頭的棉絮結塊得似乎要鬧獨立……可是,如果,萬一,少了它,漫漫長夜該怎麼度過?

你我他是否有個「它」,在一起的時光超過生命一半?開心、難過都朝它一把傾訴,比親密伴侶更了解所經歷過的喜怒哀樂。它或許是一個抱枕、一個枕頭、一張被子,抑是一條手巾、一隻兔子、企鵝、狗狗、泰迪熊。

它們常被嫌又髒又臭,索性稱為「臭臭」。可是對擁有它的人而言,是陪伴、慰藉和安全感,也因此被統稱為慰藉物(Comfort Object)或安全毯(Security Blanket)。除了一色一味,它可能還裝載父母的愛,生命中的無數個第一次。

每個「它」與主人都有刻骨銘心的生命故事……

楊麗珊/小枕頭「北京狗」(年代不可考)

 

 

出門必帶,不能沒有北京狗

 

從小,媽媽就做了一個小枕頭讓我抱著睡,抱一抱、聞一聞才能安然入睡。不過經歷過好幾代的修補更新內套,它的實際年齡已不可考。家人給它取名叫「北京狗」,因為它就像我的寵物,不管我到哪兒都會看到它的身影。有時家人故意把它藏起來,看我著急的樣子,覺得很逗趣。

廣告

小時候習慣或咬或摸枕頭的邊角,「北京狗」的外衣常被我折磨至破洞。

久而久之連它的內套也被我弄破,棉絮隨處可見。媽媽看到破爛邋遢的「北京狗」,決定讓我自己為它做新的外衣和內套。那時才12歲吧,坐在縫紉機前,才知道要做一個小枕頭一點也不簡單。

逐漸長大,我對北京狗的依賴一點也沒有減少,不管是出國留學或是旅行,都少不了它。偶爾還會為它縫製新衣服。記得有次全家出國旅行,到達澳洲已是晚上8時。回到旅店,正想拿出來「充電」一下,卻找不到它。那時心裡涼了一截,擔心是否不小心把它遺留在機上。整個人焦慮不安,心想會否再也見不到它,旅遊興致都沒了。幸好,最終在其中一個手提行李包找到它,才安心下來。

那一次經歷讓我了解到自己真是不能沒有「北京狗」啊!

廣告

楊麗珊偶爾會為「北京狗」縫製新衣服。

黃琪君/百家被(約28年)

 

 

有媽媽的味道與情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7136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