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為江華強;右為王聯發。
獨家報導:丘惠萍
(吉隆坡13日訊)對各行各業來說,我國落實消費稅後這兩年來,面對經營模式的改變、原料和各方面成本增加,但影響層面不算很大,主要還是摻雜其他經濟因素,尤其令吉貶值和燃油價漲,對商家促成多重經濟壓力。
受訪商會強調,基於各種因素連鎖性發酵,進一步推高商品物價和通貨膨脹指數,以致廠商及商家的營運成本增加10%至20%,市場購買力卻相反剝弱,生意額平均下跌20%至30%,形成這種經濟不景氣的沉重氛圍,導致商家苦嘆生意難做的局面。
馬來西亞家電商總會總會長王聯發告訴《中國報》,身邊從商的朋友確實個個苦嘆生意難做,但非消費稅單一因素影響到整個經濟行情,而是加插其他因素如燃油漲價,短期內已漲了40多仙,若按每月100至200令吉汽油開支計算,每月汽油開支無形中增加至少數十令吉。
生意額減少
他引述,從事手機零售業、建築承包商的朋友及同業,消費稅落實後,直至令吉貶值帶來的連鎖效應通貨膨脹,廠家進口原料成本至少上升6%至8%,尚未加計6%消費稅,換言之,生意額卻降了20%至30%,多重經濟因素的影響才是最深遠。
大馬中小企業公會總會長拿督江華強說,消費稅對中小企業的生意起落影響不很大,主要業者需改變經營模式,轉向正規作業,務必註冊消費稅,所有商品買賣要有單據證明及記存。
他說,無可否認,聘請專人做帳和審計帳目,提升計算機系統及維修計算機等,業者需承擔額外1至2%人工成本,經營規模愈大,額外增加成本也愈重。
服裝零售業難做
馬來西亞販商總會會長拿督姚文春
現時經濟行情,對販商行業來說,是嚴重走下坡,生意很不理想,尤其服裝零售業,深受網賣競爭衝擊,加上最近雨季,夜市小販確實生意難做。
消費稅唯一對商家造成最大困擾是資金周轉縮緊,商家多是預付政府消費稅,之後才向客戶收帳。
目前,唯一還算有得做的是飲食業,因為是吃的,人們始終要吃,不過,現今食客只是填飽肚子就算了,所以飲食業生意還是有微跌。
貿消部監控物價
馬來西亞雜貨商聯合會總會長方誌民
消費稅剛開始時,對一些仍有舊貨的商家來說,帶來過渡期一兩個月的生意波動,之後至今,對本行業影響已不大,而且貿消部也有嚴厲執法,監控市場物價。
其實影響物價有各種因素,主要是令吉貶值,直接引起進口物品通脹反應,在整個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的籠罩下,一些公司也裁員,當一個人喊辛苦,很多人也會應聲附和,同樣的,某商家業者喊生意難做,其他業者也是跟著喊淡。
目前是大型超市每隔10年都會面臨的挑戰周期,因為大型超市或商場如雨後春筍般競相開設分行,無形中分散客戶群,如今卻陷入市場購買力走弱的困境。反而中小型經營的雜貨商還能平穩渡過。
消費稅影響的成本增加約10%至20%,危機也是轉機,促請同業做好本分,做好服務,爭取顧客回流。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71306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