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7日訊)據路透最新消息,博通(Broadcom)建議以每股70美元(約296.1令吉)現金加股票方式收購高通,交易總價值1300億美元(約5499億令吉)。截至5日,博通股價盤前漲超3%。
一旦這筆交易成功,不僅將會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歷史上體量最大的併購案,也將造就一個主導諸多晶片領域的巨頭,甚至可能直接對蘋果和三星這兩大智慧型手機巨頭的供應鏈產生衝擊。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這起或將顛覆半導體行業格局的天價併購計劃背後,是一位極其低調的64歲馬來西亞華裔——博通總裁兼總執行長陳福陽。
儘管目前「雙通」是否能真正走到一起還尚無定論,但收購高通卻很符合陳福陽多年以來「併購狂魔」的性格。
圖說:博通CEO陳福陽(左二)宣布將公司總部遷回美國。
哈佛畢業名起安華高
對於半導體行業的門外漢們來說,很可能從未聽過陳福陽這個名字,因為他極少接受媒體採訪,也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他沒有社交網站的公開帳號,網上的相關介紹少得可憐,甚至連維基百科的頁卡都沒有。
絕大部分時候,他的名字只會出現彭博的高管資料和博通公司的交易新聞里,但就是這樣一位極其低調但卻聲名鵲起的大佬,近日還在白宮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接見,並宣布將把博通的總部從新加坡遷至矽谷的聖何塞。
出生在檳城
陳福陽1953年出生在馬來西亞華人聚集地檳城。1971年,18歲的陳福陽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求學。MIT的網頁資料顯示,他在1975年這一年同時拿到了機械工程系的學士和碩士學位,隨後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學位。
《財富》報道稱,今年年初,陳福陽和其妻子還為MIT捐款2000萬美元(約8453萬令吉),建立了自閉症研究中心。
名校畢業之後的陳福陽先後進入通用汽車、百事可樂等美國傳統巨頭企業,擔任高管職位。1983年至1992年,陳福陽先後在在休姆工業和新加坡風投基金Pacven投資公司任董事總經理。
企業經營能力出色
而陳福陽真正邁入科技行業,是在他1992年離開Pacven投資公司、加入家用電腦製造商Commodore
International,在那裡,陳福陽擔任公司副總裁,主要負責金融業務。
1994年8月,陳福陽加盟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s Inc.(ICS),先後擔任公司高級副總裁、CFO、COO、總裁兼CEO職位;後來ICS作價17億美元(約71.85億令吉)出售給了矽谷半導體公司Integrated億
Device Technology(IDT),陳福陽也因此進入IDT公司,在2005年至2008年擔任IDT董事會主席。
陳福陽真正在科技行業聲名鵲起還是在2006年加入安華高後。陳福陽憑藉著出色的企業經營能力,在2009年成功帶領安華高在納斯達克上市。
用4年成為世界第五
不過,陳福陽真正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知名大佬還是在過去4年——他憑藉著高超的資本運作和膽量,在短短几年時間完成了數筆巨額交易,連續吞併更大的行業同行,成功將安華高打造成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公司。
據《紐約時報》報道,2013年,陳福陽主導安華高斥資66億美元(約278.95億令吉)、溢價41%收購矽谷聖何塞的存儲晶片公司LSI,交易在次年完成。
為了這筆收購,陳福陽從銀行貸款46億美元(約194.42億令吉),又從曾經的股東銀湖資本那裡獲得了10億美元(約42.27億令吉)可轉債貸款。
不過,完成這筆收購之後,安華高營收增長了70%,股價從收購之前的50美元(約211.32令吉)飆升到100美元(約422.65令吉)。
更為重要的是,安華高獲得了利潤頗豐的數據中心存儲晶片業務,進一步擴大了自己在半導體行業的話語權,並取代了LSI成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
博通是一家建立有50年的半導體企業,後續隨著LSI、AVGO和broadcom Corporation的加入,迅速在規模上做大。(圖:博通微博)
宣布斥資收購博通
《財富》和彭博社報道稱,2015年5月,安華高宣布斥資370億美元收購加州的老牌晶片公司博通,其中包括170億美元的現金和200億美元的股票。這也是半導體行業當時的最大規模收購交易。
根據東方財富博通資料顯示,博通是一家建立有50年的半導體企業,後續隨著LSI、AVGO和broadcom Corporation的加入,迅速在規模上做大。
可以看得出,收購標得十分優良。此次收購完成後,按照2016年的營收計算,「新博通」已經是排名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和高通之後的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公司。
為這筆交易,安華高融資了90億美元(約380.38億令吉)。交易完成後,安華高與博通的合體公司改名為博通有限,但股票代碼依然是安華高的AVGO,博通之前的BRCM股票則退市
。「新博通」業務橫跨了智慧型手機、機頂盒、無線Wi-Fi等諸多領域的相關晶片。從收購博通至美股11月3日收盤,博通的股價已累計上漲114.21%。
槍口瞄向移動晶片巨頭高通
完成收購博通僅僅10個月後,陳福陽領導下的「新博通」又宣布斥資59億美元(約249.36億令吉)收購網絡設備公司博科通訊,深耕快速成長的數據中心網絡設備市場。
然而,雖然現在這筆交易現在還沒有完成,但「併購狂魔」陳福陽已經將槍口瞄向了移動晶片巨頭高通。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陳福陽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出手收購高通,也是抓住了今年高通的低谷期——由於智慧型手機晶片競爭加劇,專利授權業務屢遭重創,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和韓國接連收到天價罰單,今年更是將蘋果告上法庭,禁止後者在中國生產和銷售蘋果產品,導致被迫下調營收預期。
還需要指出的是,在博通擬收購高通的消息被媒體曝光後,高通股價迅速飆升13%,創下了過去十年來的最大漲幅,市值也回升到了900億美元(約3803.85億令吉)以上。
但彭博社報道稱,如果要拿下高通這家30多年歷史的移動通訊巨頭,目前博通約1030億美元(約4353.30億令吉)溢價不到30%的報價還無法打動高通的董事會與股東。
收購高通有障礙
博通很難成功收購高通的另一個原因,是高通目前有一樁併購沒有完成,這同樣是一大障礙。
去年高通宣布斥資470億美元(約1986.45億令吉)收購車聯網晶片公司NXP,這一交易目前還在等待美國和歐洲監管部門的審核。在這一交易完成之前,博通是無法收購高通的。
新聞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70539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