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觀友坦言,環境局曾反對在丹絨武雅山坡興建高樓住宅。-KE Ooi攝-
(喬治市23日訊)檳州行政議員曹觀友就丹絨武雅建築工地發生土崩事宜,坦言環境局曾反對在丹絨武雅山坡興建高樓住宅。
他說,盡管環境局不贊成進行有關發展項目,但檳島市議會(MBPP)一站式中心(OSC)委員會當時考量超過20個機構的意見,有一個單位還給予批準。
「該委員會參考了24個機構的看法,而不是一個機構,盡管有一至2個機構有不同看法,但是礦物和地質科學局批準了這項發展項目。」
曹觀友今日召開記者會時說,礦物和地質科學局主要探討斜坡的穩定程度。
受詢及既然環境局反對,爲何地方政府還批準這項發展項目事宜,他說,有關委員會是以「環境局在同一個地區,批準另外2項發展計劃」作爲批準發展的標準。
另外,檳島市長拿督麥慕娜(Maimunah Sharif)說,環境局所批準的另2項發展項目,分別是一個三層樓排屋和靠近採石場東姑阿都拉曼學院。
麥慕娜在記者會上,具體說明奪命土崩的地點。-KE Ooi攝-「這兩項發展項目與採石場距離不超過350米,而這個49層樓高的可負擔房屋發展項目的距離是超過350米,因此符合我們的指南。」
對此,曹觀友強調,發展項目要獲得批準,首先該項目必須與採石場保持最少350米距離,至於高樓項目,則必須與採石場保持500米距離。
他也認爲,不能單單依據環境局說法,而作出結論。
對於土崩是與採石場距離有關聯事宜,他認爲,不能單單依據環境局看法,而作出這樣的結論。
曹觀友和麥慕娜認爲,土崩屬於「工地意外」。
麥慕娜說,根據檳島市議會初步觀察,該會懷疑是工地管理層疏忽,導緻發生意外。
馬來西亞簡介:
馬來西亞,(英語以及馬來語:Malaysia ),民間簡稱大馬,全稱為馬來西亞聯邦。位於東南亞,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退出聯邦,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29,845平方公里。馬來西亞共分為東西兩大部分,之間有南海相隔著: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接壤;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英語: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首都位於吉隆坡(泥地),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西馬的人口密集度比東馬高許多,也是首都和聯邦政府所在地。全國人口超過3,100萬。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