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視】國人盼財案減稅增津貼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即將公布2018年財政預算案。作為第14屆大選之前的預算案,民眾普遍認為,這將會是一份「大派糖果」的財案。我國近年來積極推行各種稅收政策,雷厲風行追討稅務,還取消了燃油、白糖、麵粉津貼,不時也聽聞過路費、電費漲價的消息,百物上漲,但薪水卻在原地打轉,叫人根本吃不消。
首相早前進行了一項民調,搜集人民對於2018年財案的意見,民調結果顯示,大多數國人都希望政府取消消費稅、降低企業稅及個人所得稅、增加一馬援助金(BR1M),並恢復燃油津貼。網民也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上留言,希望政府能把他們的建議納入考慮,做到真正以民為本的平衡財案。
網民Kandasamy Manikam建議,「我們希望這次的財案能夠關注私人領域,並至少降低1%的消費稅。」
網民Abdul Aziz說,「希望政府能為殘疾人士及老年公民提供更多津貼。」
Mohammad bin Arrifin認為,「應該增加所有退休金少於5000令吉者的退休金額,尤其是在物價高漲的年代。」
應降低公交收費
網民Kesh Signh申訴,「就連乘搭輕快鐵和捷運都那麼貴。少於12公里的車程竟然要繳付7令吉40仙,政府應該降低公共運輸工具的收費。」
網民Mae Ho表示,「取消消費稅,恢復燃油津貼,公開調查一馬發展公司(IMDB)案件,揪出大馬一號官員。減少部長的薪金及政治獻金,才能把幾千萬的錢用在人民身上。」
網民Zafir Zakaria稱,「我國應該像學學前首相敦拉薩所建議的,自己生產食物,就能減少35%至90%的進口量。」
網民Kevin指出,「降低車價,就能減少人民的生活費,並降低馬電訊的戶糧網配套價格。1mbp的速度居然要價100令吉,實在荒唐!」
網民Lim Pow Kin調侃道,「政府當然不會再增加稅收,因為已經沒有任何可以徵收的稅務了。接下來是不時要徵收廁所稅?家家戶戶至少都有一間廁所呢!」
政府「好消息」口惠而實不至
一些網民認為,政府雖然會在這次的預算案中捎來佳音,但免不了只是大選前的造勢噱頭;況且,網民指出,政府每一年的財案都為人民帶來大同小異的「好消息」,人民卻無法切身感受到這些所謂的「福祉」。
網民Daniel Tok稱這只是老調重彈,「第13屆大選之前的財案也做過類似的宣布,甚至還有布條證明政府曾經說過減低過路費,然後一次又一次不停地漲價。所有承諾都在大選之後被忘得一乾二淨。」
網民Christopher Chong指出,「每一年我們都聽見政府說要降低生活成本,但年復一年,房價越來越貴,令吉日趨疲軟,國債及家庭債務都在攀升。」
網民Daniel Tan也說, 「一碗普通的雲吞麵或蝦面在吉隆坡至少要價6至7令吉,2肉一菜的經濟飯也至少要7至9令吉,一杯薏米水介於1令吉80仙至2令吉之間。這樣加起來,一頓飯錢比麥當勞或快餐店還要貴。再者,這只是一個人吃飯的價錢,若是一對情侶或一個家庭,更不在話下。5年前,我們還能以5令吉的價錢吃一頓簡單的餐點。財案降低生活費用?不敢聽也不會信。」
網民Kuet Liong Bong表示,「也許以後,不論進口本地水果蔬菜,都得徵收6%的消費稅,甚至也會包括小販中心。政府無法在這一方面給予人民信心,不管財案如何,我們的物價,只會高不會低。依我之見,應該減少國內公務員的數量,常常去到一些部門,這個找不到那個找不到,請那麼多個員工到底幹什麼?過去那麼多年的預算案,都打著利民,振興經濟的名義,華麗的計劃,眼花繚亂的口號,百億千億花地出去。結果?」
來源:www.orientaldaily.com.my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