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百貨上漲的時代,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壓力,也明顯的感覺到錢好像越來越小了。以前50令吉就可以買到好多的東西,而現在50塊錢出門沒買到什麼,就這樣花光了。
而根據中國報的報道,特別列出了一些在6年之前(2011年)至目前2017年的物價,顯示出一般日常食用品價格與6年前相比,漲幅介於18%至95%不等,其中尤以罐頭沙丁魚漲幅最大,高達95%!
以前沒什麼錢時,只好以罐頭來配飯吃,而現在就連罐頭食品的價格也高漲,甚至貴過了經濟飯的價格,例如一罐沙丁魚或者肉丁,現在都得賣上8塊錢9塊錢了。
而近期內最大漲幅的物價,包括了家庭必備的食用油價格。基於政府取消津貼和限制,從2016年底開始,5KG的食用油價格也飆漲。例如之前5KG紅鷹油或者刀標油的售價大約是RM14左右,而如今已經漲至大約24令吉左右!
以上是中國報所作出的部分商品漲價的列表。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物價頻頻高漲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馬幣貶值所造成的。很多日常用品的原材料都從外國進口,導致製作成本相應提高,物價上漲。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自從落實GST 消費稅後,也造成了商家們爭相起價。一旦稍微有原材料的成本漲價,商家也跟著漲價。例如白糖每公斤僅僅漲了10Sen之類的、而部分的飲食業者卻調漲咖啡等飲料的價格高達每杯10Sen或20Sen。
另外,每當燃油價格暴漲時,某些商家也總會以成本價格上漲來作為漲價的藉口,而當燃油價格調低時,卻不見得商家會重新的調低價格。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