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消部終於宣布全國185間一馬商店(KR1M)暫停營業。
說好聽是暫停營業,說不好聽是關門大吉。
KR1M的營運公司Mydin因長期面對巨額虧損而與政府中止合約,消費部長韓查說將為KR1M落實一項轉型計劃,將來以KR1M 2.0之名重新營業。
矛盾的是,KR1M本來就是財長首相在推行其經濟轉型計劃(ETP)下的一個產物,經過短短几年內又說要轉型,美其名升級為KR1M 2.0,相信最後還是新瓶舊酒。
暫時未知KR1M 2.0幾時啟業,也未確定是否在現有的185間商店重開。 其實,不管你改什麼店名,換什麼公司,轉什麼型,如果管理手法不變,照樣墨守成規,那也只是換湯不換藥,改變不了任何現狀。
政府以KR1M的物價高於市場價格而中止與Mydin的合約,Mydin老闆阿米爾(Ameer Ali)卻喊冤,說公司是以「企業社會責任」(CSR)理念來經營KR1M,也因此承擔了巨額虧損,只為了讓人民能夠廉價購物。
當財長首相在2011年宣布成立KR1M時,曾承諾店內的物價將比市面的價格便宜至少30-40%;事實卻是,KR1M的物價非但不見得便宜,有些還比市價高。
單憑這點,如何能說設立KR1M是為了履行社會責任?
人民並沒有從中受惠。 更弔詭的是,既然物價不廉宜,公司為何還會虧損連連呢?
韓查部長駁斥KR1M獲得政府津貼的傳言,說政府只是在全國各地開店的時候斥資1.6億元,並沒有津貼商店的營運開銷。
這點我有懷疑,沒有政府補貼,Mydin豈肯如此無止盡的虧損下去?
說KR1M完全沒有獲得津貼並不確實,我找到一則舊聞,就是在2012年的時候,那時的貿消部長還是伊斯邁沙比里,即現在的鄉村部長,在國會透露,KR1M在那年獲得3.86億撥款,其中8,600萬元供沙砂及納閩開57間分店,其餘3億元則用在「運輸和分發」,及「平衡半島和東馬之間的物價」。
因為東馬物價一直比半島貴,政府推介了一個「東馬物價統一」計劃,讓東馬KR1M商店獲得額外津貼,讓東馬KR1M商店的物價不止要比本地商店的便宜,也要和半島KR1M商店的物價統一。
效果如何?當然無濟於事。
既然有此「東馬物價統一」計劃,相關補貼不應該只是一次過,而是每年都應該有所撥款。
但東馬KR1M商店的物價並未因此降低,反而愈賣愈貴,還比本地商店貴。這要怎麼解釋呢?
沙巴州共有21間一馬商店,針對沙巴州的KR1M也跟著關閉,沙巴州社會發展部長再娜的言論很有趣。
首先她說,KR1M關閉並不會造成物價上漲,因為還有其他廉價商店,人民可以到這些商店購物。
接著這句才是經典,她說,到底有多少人會去KR1M購物呢?
對她這番話的解讀是:人民本來就不屑到KR1M購物,所以KR1M關閉,根本就不會影響其他商店的物價上漲,價錢比KR1M便宜的商店多的是。
覺得她是在暗喻KR1M的物價本來就不便宜。
這樣說,豈非打臉我們的財長首相。
其實,州政府去年也開設了類似KR1M的商店,叫「婆羅洲商店」(Borneo Mart),據知目前已在各地鄉區開了十家分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