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東京主辦的第23屆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上,面對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加強內向趨勢的美國,與會人士闡述了亞洲應在全球承擔的作用等。很多觀點指出中國的存在感將加強,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表示,地區的安全保障不可缺少中美雙方的合作,應敦促中美更加積極地參與亞洲事務。
對此,《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馬哈蒂爾畢業於馬來亞大學醫學系,曾擔任開業醫師,1964年當選為眾議院議員。1981年起在22年里擔任馬來西亞總理,主導了經濟增長。現年91歲。文章摘編如下:
記者:去年您預測美國將誕生特朗普政府並敲響了警鐘。您如何看待世界的變化?
馬哈蒂爾:雖然我感到樂觀,但領導人的方針不確定,這是令人擔憂的問題。特朗普以與此前領導人不同的思維行事,與以往不同的事態正在發生。亞洲此前不僅在貿易上,在政治上也依賴美國。隨著美國的變化,我們也必須作出改變。亞洲各國和歐洲之間必須構建新的同盟。
記者:美國已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馬哈蒂爾:此前美國參加多個框架,經常試圖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剩下的國家必須以平等形式推動(TPP)的發展。例如TPP納入了有利於美國的內容,如果能作出改善,或將出現中國參加的可能性。
記者:中國正在提升影響力。
馬哈蒂爾:(中國的影響力)甚至有可能超過美國,其作用不容忽視。拉攏中國參加協定等非常重要。
記者:南海問題是否有望和平解決?
馬哈蒂爾:有必要改變東協(ASEAN)和中國的關係。應該展開更加平等的討論。這一地區不需要軍事力量。美國派遣軍艦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美國派遣軍艦是錯誤的,亞洲需要的是對話。中國能夠通過對話與美國建立良好關係。一方強迫另一方作出犧牲,無法解決問題。達成協議需要彼此妥協。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