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太軟惹禍,一名30餘歲的[少.婦],一個月內連續兩次墜入包裹騙案,被兩組不同人以相同騙術騙走逾4萬令吉
[少.婦]連續遇上2次包裹騙案。
(北海10日訊)別相信在社交網絡上「自動上門」的帥哥!
心太軟惹禍,一名30餘歲的[少.婦],一個月內連續兩次墜入包裹騙案,被兩組不同人以相同騙術騙走逾4萬令吉。
這名林姓[少.婦]是在社交網絡上認識2名自稱來自美國及英國的年輕帥哥,交談一周後對方聲稱要贈送名貴禮物以見證雙方的「友情」,殊不知卻因此墜入愛情包裹騙案。
為了繳交包裹所謂的費用,事主不僅掏空積蓄,把手上的金器當了,更向親友借了逾萬令吉,結果血本無歸,讓事主非常自責。
林姓[少.婦]:被騙逾4萬
林姓事主透露,兩名騙子都以真心朋友自居,他們也主動聊起「悲慘」家事,聲稱自己來自單親家庭,從小親人去世,以博取同情,以此讓雙方變得熟絡。
她說,除了聊天時很健談外,還會每天從早到晚給予關心,讓人感覺窩心,有時還會傳來對方的各種生活視頻,以減低受害者的警戒心。
「交談一段時間後,對方要求地址以便贈送名貴禮物,當我推辭時,對方表現得傷心欲絕,並出示各種證據證明自己值得信任,讓人不忍心拒絕他們。」
美國機師要送名貴禮物
第一起事件是於今年7月份,一名自稱來自美國的華僑飛機師向事主發送好友請求,兩人隨即開始聊天,並在一周後,對方突然聲稱要送她名貴禮物,要求通訊地址以便郵寄。
由於首次遇上類似事件,當時她並沒有特別警覺,給了對方地址數天後,就有自稱快遞公司的員工緻電,要求她匯款繳付各種費用,包括大馬政府手續費用、服務費、國際匯款費用及關稅局檢查費用等。
對方先以小數額引誘受害者入瓮,在給了第一筆錢後,對方就會以受害者「不甘心」的心態,慢慢引導受害者付出更多錢。
「一開始是服務費,之後對方會發現包裹內有現金,從一開始的逾萬美金,到後來慢慢增加數額,對方甚至會佯裝生氣,說我騙他,讓他工作遇上問題,讓我感到內疚和儘量配合工作。」
英國商人假借慈善名義
第二次是發生在首次包裹寄來不久後,這名自稱是一名大馬父母旅居英國的華僑商人,除了用同樣伎倆騙取信任,更假借慈善名義,引誘事主受騙。
認識約一周後,有一天對方突然拍攝一組名貴手錶的照片,並說已購買來贈送給事主,以紀念兩人有幸認識。
由於首次的不愉快經歷,本來想要拒絕第二個「真心朋友」,但對方一句「你不接受就是不相信我!」,成功卸下[少.婦]心房,進而被對方有機可乘。
「我曾警告對方不要騙我,因為我已沒錢給所謂的手續費,而對方也保證不會有任何費用;但寄來後我還是收到自稱快遞公司的來電,要求我付費。」
當時,除了所謂的名貴禮物,對方聲稱包裹內的還有為數不菲的英鎊,除了償還手續費,也想要委託事主在大馬做慈善。
事主被該名男子「好心腸」所感動,殊不知再度墜落陷阱。
陳國祥:可疑頭像勿添加好友
吉打州民政黨公共服務及投訴局主任準拿督陳國祥希望民眾能夠提高警惕,在遇上不認識的帥哥美女,或者可疑頭像者在社交網絡添加好友時,必須提高警惕,以免被有心人盯上成為受害者。
他說,國內包裹及網絡騙案時常發生,他促請警方儘快根據資料,展開行動逮捕這些騙子,儘量減低國內的網絡騙案。
同時,他也將向中央彙報,以探討管制臉書的可行性,包括把網絡上「無頭像」或可疑的帳戶關閉,以免被不法之徒用來為非作歹,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鍾賜財:快遞網站收據下功夫
隨同出席的大馬消費保障暨公益推廣局主席拿督鍾賜財太平局紳指出,類似騙案已發生多次,為了取信於受害者,對方還會在快遞網站暨收據上下功夫,容易讓受害者誤以為真,從而墜入騙局。
「對方有一個專門的快遞網站,讓受害者可在網上追蹤自己的包裹,甚至還有專門的收據和序號,非常逼真。」
此外,他不排除對方所引用的照片出處是假冒的,目的除了隱藏真實身份外,也希望借相貌的便利要更易接近「獵物」。
事發後,鍾氏已陪同該名受害者到警局報案,以冀望警方能夠將對方繩之以法,避免更多人受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