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當鑽石!! 名人闊太失數百萬紛紛崩潰~~大馬淪陷了,大家買鑽要小心!!

木易| 2017-09-07| 檢舉

 

石頭當鑽石!!名人闊太失數百萬紛紛崩潰~~大馬淪陷了,大家買鑽要小心!!

摘要:北馬最近流傳大量經加工後的莫桑石與鑽石几可亂真,讓名人闊太紛紛受騙,初步估計已造成數百萬令吉的損失。莫桑石(Moissanite)在外觀上與白色鑽石有幾項共同特徵,一般消費人憑肉眼是無法辨出真偽,以致造成很多人受騙,買了石頭而蒙然不知,誤以為是價值不菲的鑽石。

90%送檢鑽石是假貨 鑑定所疑有不法集團操縱

(檳城6日訊)石頭當鑽石!北馬最近流傳大量經加工後的莫桑名,與鑽石幾可亂真,而讓名人闊太紛紛受騙,初步估計已造成數百萬令吉的損失。

莫桑石(Moissanite)在外觀上與白色鑽石有幾項共同特徵,一般消費人憑肉眼是無法辨出真偽,以致造成很多人受騙,買了石頭而懞然不知,誤以為是價值不菲的鑽石。

亞洲寶石及珠寶檢驗檢測中心(AGL)董事總經理黃蓮音揭露,自上週8月24日起,就開始陸續收到來自珠寶業界、當舖、消費人及富太等送來檢驗珠寶鑽石,並在報告出爐後才揭發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假鑽石。

  莫桑石硬度與真鑽石相似,可通過簡單檢測,包括鑽石熱導儀。

  陳思遠:送來檢驗的珠寶鑽石,有超過90%約70多件飾品及鑽石,都是莫桑石。

小型業者無鑑定知識

「送檢的鑽石當中有超過90%,多達70多件是仿造品。」

「最誇張的是,鑑定團隊在短短6天時間內就發現到市場上出現大量假鑽石,情況讓人擔心。」

 

她說,基於企業社會責任,大量的高仿假鑽石,讓整個鑑定團隊都感到非常驚訝和擔憂,這不僅讓人懷疑是否有不法集團在背後操縱,企圖渾水摸魚,矇騙消費者以賺取暴利。

 

「由於普通消費者及小型業者沒有鑑定鑽石的專業知識,因此買了假鑽石也不得知。若再轉手賣出,在市場上肯定引發惡性循環,必須加以制止。」

 

她說,一個真正的鑽石價格介於幾萬令吉至幾百萬令吉,必須似乎鑽石本身的大小、淨度與顏色等,而高仿的鑽石市價僅有幾百令吉。

 

「上週送來驗證的鑽石數額設計上百萬令吉,鑽石大小介於10分至15克拉,其中包括裸鑽及各類首飾等。」

 

她也勸請消費人不要貪便宜。「一般珠寶和鑽石,若比市價便宜10至15%則可考慮,但若便宜過市價約70至80%則必須謹慎小心選購,避免受騙。」

 

「在這些高仿鑽石中,一些消費者還得到過小型鑑定所發出的認證證書,所以必須呼籲消費者尋找更專業的鑑定所,才能鑑定出鑽石真偽。」

 

假鑽硬度90%相似 可通過熱導儀檢查

 

地質學家兼專業珠寶鑑定師陳思遠在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也透露,之前的仿冒鑽石在經過鑽石探測儀器即可檢驗出真偽,惟目前發現的高仿鑽石,其硬度與真鑽石90%相似,不僅肉眼看不出,也可輕易通過鑽石熱導儀(Diamondn Tester)的檢查。

「高仿鑽石內完全沒有鑽石的成份,而一些中小型的當舖及金鋪等都不具備專業知識及儀器,因此也無法真正鑑定出鑽石的真偽。」

他說,莫桑石是完全沒有價值的,或許只有幾百令吉,惟卻用超過幾十倍的價錢來賣給顧客,例如一些消費者購買的飾品,原本市價約100萬令吉,卻可用20萬令吉購買。

假鑽是莫桑石 與鑽石沒關係

在經過專業鑽石驗證後,亞洲寶石及珠寶檢驗檢測中心證實這些受檢驗的假鑽石,其實是莫桑石(Moissanite),學名為合成莫桑石(Synthetic Moissanite)或合成碳化矽石,是一種人工合成,非天然人工寶石,與鑽石並無任何同質或同族關係。

惟,莫桑石在外觀上與白色鑽石有幾項共同特徵,即高硬度、無色透明、高折射、大部分採用圓形明亮切割(Round Brilliant Cut),一般消費者憑外觀容易與鑽石混淆。

對此,亞洲寶石及珠寶檢驗檢測中心建議消費者可從幾方面來判定:

1.莫桑石折射率與火彩比一般鑽石要強,折射率為2.65-2.69,鑽石則為2.42,而莫桑石具有超高色散值(約0.104)比鑽石高出一倍多。

2.莫桑石比重較低,約為3.22,鑽石為3.52,在大克拉和同樣切割的兩顆不同寶石對比中,可感受到莫桑石較輕。

3.仔細觀察莫桑石,會發現莫桑是內部具有明顯重影現象,這根莫桑石具有高雙折射率有關,而鑽石則沒有這種現象。

 

消費者需提高警覺

確認來源證書才購買

 

高仿鑽石難以辨認,就連銷售商業也深受其害,消費者受促提高醒覺,確認貨品來源及索取證書後才購買。

 

首席鑑定師鄭培境說,經過驗證後確實購買到假鑽石,買家可以向商家討回公道,或向消費人協會投訴,而最終的辦法只好透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科學是騙不了人的,若消費者要購買鑽石前,第一必須詢問寶石來源,第二必須查看寶石是否有證書,第三小心購買比市價便宜太多的寶石。」

 

他說,鑑定所第一次在短時期內遇到大批高仿鑽石,覺得事態嚴重,必須提醒公眾在購買珠寶鑽石時提高醒覺,避免蒙受巨大損失。

 

應要求出示專業證書

 

亞洲寶石及珠寶檢驗檢測中心也提示,除了莫桑石,冒充天然鑽石仿冒品還有人工合成鑽石(CVD化學氣相沉澱法鑽石及HPHT高溫高壓鑽石)、氧化力方鋯(CZ)、SONA電鍍膜鑽石的改良高端鑽。

 

該中心也建議消費者及同行,在採購過程要求賣家出示具有國際認證資格實驗室的專業檢測證書,或將有疑問的寶石送到專業檢測機構進行鑑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金錢損失。

 

受害者:便宜沒好貨

呼籲購買者查清貨源

 

不願具名的室內設計師詹小姐是其中一名受害人。她透露,她購買2克拉鑽石以及一些首飾,約1至2萬令吉,但在經過驗證後證實是高仿鑽石,深感受騙及驚訝。

 

「當時我覺得所購買的鑽石珠寶價格非常合理,但在驗證後我試圖向商家討回公道,所幸該商家也願意負責,但我不會再回到該間珠寶店,畢竟他們對於珠寶鑑賞知識明顯不足。」

 

她呼籲購買者日後在購買珠寶鑽石時,先獲得專業鑑定中心的驗證後,謹慎查清貨源才購買,因為「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新聞來源:光明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6279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