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建國一甲子·華裔軍人沒缺席

ROCKET| 2017-09-01| 檢舉

和平建國一甲子·華裔軍人沒缺席 

我國是少數能在和平情況下獲得獨立的國家,但是這份幸運並不是唾手可得;若沒有軍人堅定地守護家園,我們是否得以安然走過殖民、獨立、馬印對抗及戒嚴等時期,並慶賀今年的60周年國慶呢?

難捨軍中袍澤之誼,劉祥盛(左起)、劉光政、陳保山、朱和順及李亞保等人,平時常邀約相聚、敘舊情。

(吉隆坡31日訊)我國是少數能在和平情況下獲得獨立的國家,但是這份幸運並不是唾手可得;若沒有軍人堅定地守護家園,我們是否得以安然走過殖民、獨立、馬印對抗及戒嚴等時期,並慶賀今年的60周年國慶呢?

 

這些保衛國土的軍人、勇士,來自社會各階層各族群,更不乏華裔的身影,他們都立下不少英勇事跡;這些華裔軍官在各自的領域作出貢獻,陪伴我國走過獨立至今的歲月。

雖然當時華裔家庭普遍存有「好男不當兵」心態,這些參軍保衛國家的華裔子弟卻不在少數,一度更占總人數的30%,只是如今人伍從軍的華裔人數還有待加強。

李亞保:痛恨日軍暴行入伍

今年已80歲的李亞保接受《星洲日報》專訪說:「1953年時,聯邦軍事學院(皇家軍事學院RMC前身)徵收學員,我就毫不猶豫地加入。但是,我這決定卻被持有好男不當兵心態的父親所斥責,還被趕出家門。

「可是這沒動搖我從軍的意志,慶幸的是父親也於隔年除夕原諒了我,允許我踏入家門吃團圓飯。」

他說,他因為曾親眼目睹日軍的種種暴行,包括他的父親遭暴徒倒立懸掛在柱子長達4天;因此,他非常痛恨這些不公義的行為,而選擇入伍。

 

曾代表我國在剛果進行維和任務的李亞保,因成功拯救被地方武裝所圍困的印度籍司令官,成為首名獲外國軍官舉薦,而獲得我國英勇軍官榮譽徽章(Pingat Panglima Gagah Berani)的軍官。他也是獲得該榮譽的第二名華裔軍官。

劉光政:見證空軍力量建設

曾在大馬皇家空軍服務多年的拿督劉光政,見證了我國空軍力量的建設,從澳洲皇家空軍贈予的第一批CA27戰機,至我國自主購置首批戰機鷹式戰機。

「我國獨立初期就只有運輸型飛機,是沒有空中(戰鬥)力量的,直至澳洲贈予我們CA27戰機,因為澳洲準備將戰機升級至幻象3戰機;雖然這是該機型中比較新穎的版本,但距離幻象3等當時最新款戰機還是有明顯差距的。

 

「我國不乏優秀的戰鬥機師,並憑著大家的貢獻才逐步累積至今日的實力。」

謝匹清:海上經歷馬印對抗

英殖民時期已加入海軍的謝匹清服役的大部份時間都在海上度過,他在海上見證了馬印對抗時期,雙方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

「馬印對抗時期,我們經常需要通宵達旦地站崗,雖然當時沒有大型衝突,雙方軍隊也沒越界,但是對方常鼓動民眾組成志願者,闖入我們的海域進行侵擾。

「這是一段十分深刻的記憶,有一次我們巡邏非常靠近印尼的海域,整晚大家都保持高度警戒狀態,我也時刻手按著手槍,到了隔天確認安然無事後;大家一齊歡呼起來,才鬆懈整晚緊張的情緒。」

李亞保在外籍軍官力薦下獲頒英勇軍官榮譽徽章。

 

李亞保在外籍軍官力薦下獲頒英勇軍官榮譽徽章,

說明其英勇表現同時獲得國內外的認同。

劉祥盛認為,軍人生涯帶給他成功的特質,推動他在退伍後積極參與社會關懷活動,

目前也擔任綠盛世基金會首席執行員。

劉光政參與了大馬皇家空軍逐步建立空中力量的各階段。

陳保山表示,不少華裔曾加入軍隊,並留下許多英勇事跡,

並認為政府有必要肯定華裔軍人的貢獻,也關注軍人退伍後的福利。

 

 

謝匹清曾在前線經歷馬印對抗的嚴峻時期,

見證了我國的獨立歷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6218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