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和大馬銀行今天暫停交易,或將宣布重大事項!

興業銀行和大馬銀行今天早上九點開始,暫停交易一天,據說會有重要消息宣布,也有可能是宣告合併成功,
合併事項已經從六月初開始洽談,這次能否成功。
興業銀行(RHBBANK,1066,主板金融股)和大馬銀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股)
在昨天(8月21日)晚間雙雙發出文告,將從今天早上9點開始暫停交易1天,或許是宣告合併成功。
雙方指出,這是有關合併洽商的事項。這兩家銀行在6月初獲得國家銀行批准,開始洽談合併一事,
同時簽署了為期至8月30日下午5時的獨家協商協議。
大馬銀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組)和興業銀行(RHBBANK,1066,主板金融組)一旦落實合併,
將在資產方面成為規模第四大國內銀行,同時合併的實體將在伊斯蘭銀行、投資銀行方面,力爭「坐亞望冠」地位。
興業銀行在9國有業務,在新加坡、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與泰國,大馬銀行只有大馬業務,因而加上興業後,
兩者國內外業務結合,資產規模第三大。
目前,大馬銀行在基金管理380億令吉,若和興業結合將成為最大的基金管理者;
投資銀行結合後則坐第二至第一把交椅;零售則處於第三及第四。
早在2014年時,興業銀行、聯昌國際和馬建屋(MBSB,1171,主板金融股)就曾宣布合併,
但隨後因經濟狀況欠佳,而在2015年1月宣布告吹。
國家銀行首肯.AmBank 和 RHB 洽合併.EPF 料成大贏家
大馬銀行和興業銀行獲國家銀行批准進行獨家併購洽商,以打造國內第四大銀行集團。
3個月時間洽談股權整合
大馬銀行和興業銀行發表聯合聲明稱,相關獨家洽商協議將在今年8月30日屆滿,以確保能有效地實現股權整合計劃。
分析員認為整合計劃仍有諸多盲點待解,能否起到顯著加分效果有待商榷,但相信兩家銀行的共同股東雇員公積金局(EPF)將是終極大贏家。
配合上述宣布,大馬銀行和興業銀行今日暫停交易,股票將在明日(2日)復牌。
興業銀行董事經理拿督佐哈里姆益表示:「我們有信心若整合獻議成形,將為擴大後銀行集團帶來更大的協同效益,
並造福股東、客戶、雇員和所有利益關係者。興業銀行和大馬銀行整合將創造第四大銀行集團,並在主要業務環節創建規模和市場領導地位。」
大馬銀行董事經理拿督蘇萊曼指出:「這將為大馬銀行掀開新篇章,並逼近我們成為前4大銀行的目標。
我相信集團與興業銀行整合將創造更強的業務和財務。」
鄭鴻標馬雲聯手推電子錢包
粗略計算,合併後銀行集團總資產將達3658億8000萬令吉,為國內第四大銀行集團,
將強化與馬來亞銀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組)和聯昌集團(CIMB,1023,主板金融組)的競爭能力。
銀行股喜憂參半
大馬銀行和興業銀行強強整合,為平靜多時的銀行業再掀漣漪,周四銀行股表現分歧,
除了馬銀行全日下挫2仙至9令吉42仙外,興業銀行「舊愛」
聯昌集團和馬屋業(MBSB,1171,主板金融組)雙雙以「漲」聲送上祝福,前者起10仙至6令吉50仙,後者漲6仙至1令吉34仙。
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組)銀行業老三地位受威脅,全日股價下行2仙至20令吉零4仙,
但市場看好的下個併購對象——安聯金融(AFG,2488,主板金融組)卻未獲追捧,股價下滑13仙至4令吉20仙。
主要股東無心戀棧
其實,豐隆銀行(HLBANK,5819,主板金融組)與國貿資本在2011年整合時,
市場已盛傳大馬銀行和興業銀行將合併,而市場對兩者合併的熱情在2015年達到高峰,但最終因營運環境嚴峻而宣告破局。
可是,這並未澆熄市場對兩者合併的傳言,大馬銀行剛在2至3個月前否認與興業銀行的整合傳言。
阿茲曼和澳紐銀行有退意
有鑒於此,大華繼顯對此並不感意外。安聯星展研究表示,市場已意識到大馬銀行與興業銀行大股東均有離意,
其中持有大馬銀行23.8%股權的澳紐銀行(ANZ)有意退場更是路人皆知。
澳紐銀行在去年5月將大馬銀行投資減記至帳面值的0.9倍,讓市場瘋傳該銀行可能以低至一倍的帳面值出清大馬銀行持股。
除了澳紐銀行,大馬銀行創辦人兼執行主席丹斯里阿茲曼哈欣也無心戀棧,將在2年內逐步淡出銀行集團事務,
也傳出有意脫售持有的大馬銀行13%股權。
阿伯拉持股代價而沽
興業銀行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持有17.8%的第二大股東阿伯拉投資(Aabar)也可能在估值誘人時退場,
而持股10.1%的僑豐控股(OSK,5053,主板產業組)進退也撲朔迷離。
安聯星展研究認為,基於兩強整合詳情匱乏,因此只能從整合架構、出價、協同效益和大股東4大因素進行揣測。
「首先,此次整合架構將由誰(大馬銀行或興業銀行)主導,整合模式是由一家併吞另一家,還是將資產注入新公司仍有待觀望。
再來,豐隆銀行併購國貿資本是國內銀行最後一次整合,當時的出價為帳面值的1.35倍,而大馬銀行和興業銀行現以帳面值的0.9倍進行交易,
具體出價將是整合的成敗關鍵。」
安聯星展補充,阿伯拉投資會否反對整合及雇員公積金局為大馬銀行和興業銀行的大股東,其會否行使投票權掌控著整合計劃的生殺大權。
主導權料落在興業銀行
不過,大華繼顯認為,基於興業銀行規模較大,加上澳紐銀行有意退場,此次整合活動主導權料落在興業銀行身上。
「但是,基於興業銀行和大馬銀行營運和營業額出現重疊,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成本合理化才能帶來協同效益。」
合併孰好孰壞
大華繼顯說,兩大銀行都擁有龐大的企業和投資銀行臂膀,一旦整合,興業銀行成本收入比、來往儲蓄戶頭比和貸款存款比都將出現惡化,
主要是大馬銀行相關數據表現欠佳,但憑著大馬銀行龐大的汽車貸款組合,興業銀行總消費者貸款比重將從46.8%攀升至49.7%。
大馬銀行保險資產貢獻
興業非利息收入料增加
同時,兩強整合後,興業銀行在大馬銀行的保險資產貢獻下,非利息收入將從28.5%走高至31.9%,
並帶來凈貸款損失撥備和信貸成本減少等利多,但對營業額影響不大。
大華繼顯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合的協同效益應來自於成本,但這也是聯昌集團、興業銀行和馬屋業世紀大整合破局的關鍵。
「假設兩者營業額毫無重疊、整合計劃以現有市值進行及興業銀行以發股方式落實整合,屆時對興業銀行的股本回酬和每股股息稀釋影響將不大,
主要是兩者現以接近的估值進行交易。」
但肯納格研究持相反意見,認為以兩大銀行最新業績來看,整合後新銀行將崛起成為獲利第三大的銀行集團,
總呆帳率將低於馬銀行和聯昌集團,53.3%的成本收入比將比聯昌集團的54.4%為高,同時新信貸成本和資本率也將比大眾銀行和馬銀行為強。
「就算兩者在房貸和中小型企業等領域出現重疊,整合後新銀行集團將在營業額層面取得協同效應。」
肯納格研究說,假設新銀行集團以換股方式落實,公積金局將憑著29.1%持股崛起為最大股東,
而澳紐銀行和阿伯拉投資持股卻稀釋至10.2%和10.1%。
稀釋股權
澳紐銀行或售大馬銀行
「隨著持股稀釋,我們相信澳紐銀行脫售大馬銀行股權已勢在必行。」
整體來看,基於整合詳情欠奉,各大銀行對銀行業前景仍相對審慎,但大華繼顯相信隨著興業銀行和大馬銀行潛在合併,
可能燃起市場對安聯金融的興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61085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