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軍演中「橫掃一切3代機」 殲11B「剛剛年輕就老了」

(ಠ ಠ)| 2017-08-22| 檢舉

GreatDaily

現代裝備發展日新月異,對應的戰術戰法也要不斷更新;這些年,隨著我國空軍戰機在性能和代次上的快速更迭,空戰理念也發生著迅猛的變化。但任何新理念的普及都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就造成了在空軍相關人員內部,不同系統、不同人群中,對空戰理解的巨大差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怕就是我國功勳試飛員徐勇凌大校和殲-20總設計師楊偉對空戰理解的截然不同了。

GreatDaily

俄羅斯蘇-35戰機

也許是曾經在俄羅斯受訓的原因,徐勇凌特別欣賞蘇-35戰機由於矢量發動機而帶來的超機動性。在他看來,以往戰機的機動動作都是依靠飛機氣動面的調節來實現,發動機只是用來提供推力;矢量發動機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通過噴口角度的調節,發動機的動力能夠直接參與到對飛行方向的調節,從而實現真正的可控超機動。所以在他看來,蘇-35的成熟代表了「動力飛行」時代的到來,其重要性遠遠大於3代機對2代機的突破;而矢量推力技術也比戰機氣動、航電、飛控、武器等其他關鍵技術要複雜的多。在他看來,動力飛行技術是4代機最為關鍵的技術,其掌握了更好的動力飛行技術,誰就掌握了未來空戰制勝的關鍵。

GreatDaily

美國F-22隱身戰機

我國殲-20總設計師楊偉曾對美國的F-22做過系統的研究,並著有專門的書籍。在前一段舉行的由我國空軍相關各系統權威人士參與的「未來空戰作戰」研討會中,楊偉指出,根據最新的「OODA」空戰理論(博依德空戰理論,分為觀察、調整、決策、行動4個階段),遏制、甚至是阻止對方的觀察能力,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對現代以及未來空戰的影響越來越大;誰能更快的完成OODA循環,誰就能取得空戰的決勝權。

以氣動設計為基礎的隱身技術是遏制、甚至是阻止對方觀察能力的關鍵,而以有源相控陣雷達、EODAS(分布式光電系統)為代表的先進的航電系統是增強自身觀察能力的關鍵;誰具有更好的隱身技術和航電技術,誰就能取得未來空戰的先機,掌握空戰的主動權。在楊偉看來,過失速機動(超機動的實質)的意義並沒有宣揚的那麼大,因為未來空戰越來越多的發生在超視距作戰中,而讓飛彈機動比讓戰機機動來的更有價值。

GreatDaily

我國殲-20隱身戰機

很顯然,這兩人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而由於兩人的身份,其空戰理念也勢必會對我空軍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徐顯然代表的更偏向於俄羅斯流派,而楊偉代表的更偏向於美國流派。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哪種理念才是真正符合實戰的理念,還需在實際戰場上較量一番——恰好的是,敘利亞提供了這個機會。

美國空軍聲稱,在敘利亞戰場,F-22可以遠遠的用公開頻段警告俄羅斯的蘇-35戰機,而SU-35直到被警告仍然難以發現F-22在何方。美軍稱,F-22通過這種方式「教會了蘇-35該怎麼做」,起到了很好的威懾效果。顯然,在實際對抗中,蘇-35處於完全被壓制的地位。

GreatDaily

我國殲-11B戰機

這種令人震撼的結果也發生在我國空軍的內部對抗中,10:0就是殲-20對我國其他機型取得的戰績,「橫掃一切3代機」就是殲-20飛行員的豪言。參加這次朱日和閱兵的殲-11B飛行員感嘆到,殲-11B戰機似乎「剛剛年輕就老了」,在單機對抗中,代次的差距基本無法逾越,而更重要的卻是空戰理念的差距,這個更為致命。

顯然,敘利亞戰場的事實、我國一線飛行員的實際對抗結果似乎表明,我國殲-20總設計師的空戰理念更為符合未來戰爭;而楊偉的那句話仍然頗為醒目,「未來戰爭是設計出來的,武器裝備要根據未來空戰的需求來研發;我們的目的是讓對方震撼,讓業內視為發展趨勢。」(利刃/晨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6107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