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最後一位中國遠征軍:我今年96了想回祖國

光頭強| 2017-08-19| 檢舉

「我叫李光鈿,1922年生,中國雲南省宣威縣輝棟村人,今年96歲…」

「我當年到緬甸,是跟日本人作戰…」

「緬甸不是自己的國家啊,咋會喜歡緬甸呢,我一心一意想回祖國啊!」李光鈿老人是一名退伍軍人,1939年,抗日戰爭爆發不久,時年17歲的他義無反顧參了軍,「我們讀著書,四五年級,一樣曉不得,跑出來當兵」。入伍前,他也沒回家見見爹娘,也沒給他們捎個口信,就這樣頭也不回地去了。他安慰自己,很快就能回來。老人現在年紀大了,許多事情記不清,但是文章開篇這幾句話,他說得清清楚楚,聲音洪亮,這是他身份的證明。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回憶起戰時,李光鈿清楚記得,他們過怒江上戰線,戰役時收復了松山、陰登山、龍陵城等地方,一直打到日本投降。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戰爭年代,猶如亂世,遠征緬甸的戰士們,流落他鄉,無法歸國。加之華人當時在緬甸的地位也不高,李光鈿生活清苦。他的妻子是一名雲南大家閨秀,楊增芬,逃難到了緬甸,「賢淑端莊,通情達理」,兩人成了家,生了一子三女。李光鈿以他在戰亂時的生存經驗,來對抗饑饉和貧窮。他開過雜貨店,修過橋、補過路,六十歲還在礦山挖玉石…總算也是把4個孩子拉扯長大。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但是老人有他的固執。他時刻思念著祖國,思念著家鄉。緬甸家中的擺設布置,充滿了中國元素。逢年過節,還會添置燈籠、對聯,掛曆都是中文的。四個孩子也都上的華人學校,從小讀中文詩,寫繁體字,受的是最傳統的中文教育,按中國人的方式生活。至今,長子李玉明的車裡放的都是中文歌。

李光鈿在緬甸已經有五六十年了,但是至今沒有入緬甸籍,包括四個孩子。一家人都拿著暫住證,還交著稅!所謂暫住證,是外國人在緬甸的居住證明。持此證者,需要每年向緬甸政府納稅,且外出、經商等活動都會受到限制。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其實,老人曾經回到過祖國。九零年代,中國對外開放,對流落海外的「老兵」也態度鬆動。李光鈿帶著妻子、兒子回了家。剛到宣威,妻子突發胃穿孔,在宣威去世、火化,他只好倉促帶著骨灰回到緬甸。老人從此吃素。1997年,他帶著兒子再次回國,心心念念要把大家族搬回雲南,從此不再回緬。他順利拿到身份證,但是公安機關回復,四個孩子生長於緬甸,沒辦法認定為中國人。他不願一人在中國生活,只好垂喪地回到密支那。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2015年,李光鈿再次帶著兒子、兒媳回到雲南宣威,雲南慈善總會接待了老人,並想辦法協助老人聯繫宣威市統戰部、民政部、公安局等相關部門,想要幫助老人解決子孫戶口問題。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但是很可惜,目前李光鈿子孫的戶口問題尚未解決。老人歸國的願望也尚未實現。李光鈿現在的生活很簡單,緬甸的氣候熱,但他待不住,平時5點多就起床了,洗臉、拜佛,到廣場散散步,在市場裡吃個面…

李光鈿說,我的心愿就是,回家。(文章來源:梨視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6069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