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再炒中馬合建皇京港是要匹敵新加坡 ,新媒跟著神經緊張
深水港口皇京港。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和馬來西亞的港口合作再次觸動了新加坡的「敏感神經」。
新加坡中文電視頻道8頻道新聞網站2日援引彭博社的相關報道稱,新加坡是區域航行的樞紐,
但隨著中國注資和馬來西亞聯手發展馬六甲皇京港,建造高鐵、大橋等基礎設施,這些將為新加坡帶來影響。
彭博社8月1日報道,聚焦中馬合作在馬六甲州建設新的深水港口皇京港的消息。報道稱,中國想要這個馬來西亞港口與新加坡匹敵。
2016年11月,新加坡《海峽時報》也曾刊文探討皇京港的前景,擔心皇京港建成投用後,將取代新加坡成為馬六甲海峽的最大港口。
文章甚至炒作,皇京港的建設存在軍事目的。
央視當時引用專家的觀點稱,皇京港的建設是為了推動「一帶一路」的經濟建設,完全不會服務于軍事。
但港口建成後,中國軍事力量可能會利用港口進行一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包括對亞丁灣護航進行補給等,而這些也都是為地區人民利益服務的。
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張淼博士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道,皇京港不太可能取代新加坡的區域航運樞紐地位。
張淼說,不管是從貿易量還是從貿易結構來看,皇京港均和新加坡港非常不同。
一個港口的成功,還有賴於其管理水平和所依託國家的貿易、金融和物流等產業的大力支撐。
在這方面,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皇京港深水港預計2019年竣工
馬六甲皇京港項目地處馬六甲海峽戰略位置,由3個人造島和1個自然島嶼組成,占地1366英畝(約合8300畝),計劃投資430億人民幣。
其中,第三島為綜合深水碼頭及高科技海洋工業園;第四島則為碼頭、臨海工業園。項目由一家馬來西亞投資公司和三家中企合作開發建設。
《人民日報》稱,皇京港是位於馬六甲州的中馬合作重點項目。
2016年10月19日,由中國公司興建的馬來西亞馬六甲皇京港深水補給碼頭正式奠基,深水補給碼頭項目預計在2019年竣工,
而全部配套工程將於2025年竣工。
據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消息,當天,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在致辭時指出,馬六甲港口合作項目是中馬雙邊合作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友好合作的典範,體現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和共享的精神。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馬六甲皇京港將成為一個非常大的深海碼頭,同時也能夠成為遊艇碼頭。
馬六甲海峽船隻往來繁忙,但此前沒有提供維修、補給的碼頭,因此可以預見中馬之間港口合作將取得良好前景,
將全面帶動馬六甲的旅遊和經濟增長。他進一步表示,只是單單從碼頭來看,就有很好的成績,更何況有其他的商家投資在其他領域,
都會幫助馬六甲及中國經濟的發展。
「馬六甲將再次煥發生機,重回過去繁榮的時代。」廖中萊說。
中馬經貿聯繫日益緊密
中國和馬來西亞方面的合作不只是皇京港項目。馬來西亞《東方日報》2016年7月報道,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
中國和馬來西亞此前也組成了「港口聯盟」,該計劃涵蓋了馬來西亞6個港口和中國10個港口。
彭博社1日報道稱,中方也為馬來西亞東部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資金。
新加坡中文電視頻道8頻道新聞2日報道,今年5月,馬來西亞和中國數家公司簽署九項商業協議,投資額估計超過72億美元。
兩國的公司還簽署諒解備忘錄,耗資近87億令吉(約合20億美元),在砂拉越民都魯興建甲醇和衍生物提煉廠。
中國和馬來西亞經貿關係緊密,也體現在直觀的數據之上。
據彭博社報道,自2009年以來,中國就超越新加坡,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2016年,兩國的雙邊貿易總額達到834億美元。
中國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市場。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016年11月訪問中國時,達成336億美元的協議,並向中國購買4艘瀕海任務艦。
此外,在未來5年間,中國還將從馬來西亞進口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物品,這是2016年同期的近八倍。
另外,中國也將在馬來西亞投入資金,提供1萬個培訓名額。
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分析師Chong Tjen-San在2017年4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2015年,中國公司在馬來西亞建設項目領域的投資達到80億元人民幣(約合12億美元),占據所有外國承包商項目總額的近一半。
面臨質疑,馬總理:沒什麼好致歉
面對如此巨量的中國投資和中馬日益緊密的關係,馬來西亞國內外出現了擔憂、甚至是批評的聲音。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穆斯塔法·伊茲丁表示:「儘管隨著資金流入會增加國家庫存並促使經濟增長,
但反對黨也正在利用中國這張牌批評馬來西亞政府與中國關係過分緊密,並指責這是出賣馬來西亞的主權。」
據環球網今年4月報道,馬來西亞當地媒體稱,91歲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表示:「馬六甲皇京港項目是政府為了短期政治利益,
向中國割讓主權的又一個跡象。」
針對馬哈蒂爾的批評,馬來西亞青年及體育部部長凱里·嘉馬魯丁反駁說,皇京港項目落實的正是馬哈蒂爾主張的加強與東亞聯繫的結果。
「當他(馬哈蒂爾)擔任總理時,我們看到日本投資大量湧入,沒有人指責他的 『向東看』政策是賣國。
同理,這是我們與經濟崛起的中國之間聯繫的延伸。」
「我們常聽中國講的一句話就是『雙贏合作』,聽到這句話時,有人表示疑慮。
但在東協,我們僅僅從『一帶一路』倡議之下的幾個可改變格局性的基建項目來考慮,便可以認識到其中的真相。」
今年5月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夕,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南華早報》撰文中如此寫道。
納吉布在撰文中還表示:「期望為馬來西亞打造世界級的基礎設施建設,我並沒有什麼好致歉的。
同時,本土所有權得到保護,國家開啟嶄新篇幅,民眾擁有更多貿易和機會,創造數萬個新的工作崗位,
生活標準和繁榮(程度)也進一步提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