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布局全球 唯獨不回台灣 企業出走引發台灣危機

光頭強| 2017-07-31| 檢舉

近日,富士康集團主席郭台銘應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邀請前往美國白宮。在白宮召開的記者會上,郭台銘宣布將在威斯康星州(Wisconsin)投資逾100億美元,設置第10.5代面板廠。這項投資預料將為當地創造超過1.3萬個就業機會。

  2017年4月底,在特朗普政府公布稅改方案之後,就有媒體發現台灣知名企業家、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多次進入美國白宮。如今,台灣媒體皆以郭台銘白宮記者會台企第一人大篇幅報道富士康前往美國投資。

  同時,在台灣內部也有不小的聲音表示,這是郭董有意逐漸遠離大陸的第一步,對於這種聯想,國台辦也表示,富士康集團今(2017)年以來繼續在大陸擴大投資,原有企業未受影響。

  事實上,在中美已然是世界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之時,郭台銘同時布局中美的行為,無疑已在微妙的中美互動中找到了平衡點,在商言商的同時,亦可看出鴻海布局全球的企圖心。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富士康郭台銘共同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圖源:VCG)

  企業出走潮引台灣危機

  日前,郭台銘曾說過,如果非必要,他未來不會回台投資。郭台銘的意思,也就是鴻海可以到大陸、到美國,就是不會選擇回台灣。

  台灣就有綠營立委認為,郭台銘到美國設廠,降低外資與本土資金投資台灣的信心,將會影響台灣經濟發展,成為台灣危機。事實上,台灣內部投資環境不佳已然是現實。其實不僅台商,就連外資對台投資前景也是悲觀態度。早前,蔡英文還煽情用歌詞向台商喊話我會把台灣顧好、我會把家顧好。

  但目前的兩岸僵局讓業者深感無奈,蔡英文政府如果想要把企業留在台灣,但企業也都明白,台灣市場小,留在台灣最後結果就是萎縮。所謂的新南向,也只是一條出路,但真正如何走的通,台灣企業更是束手無策。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直以來,鴻海集團在大陸擁有90萬名生產大軍,在台灣僅有不到5,000名員工的兩岸背景,若是郭台銘沒有赴大陸投資,也不可能從台北縣土城的小工廠,變成美國總統的座上賓。

  在兩岸關係陷入冷戰之際,顯然,郭台銘的身份是跨兩岸的。其實不止是鴻海、富士康,台灣排行前面的大企業幾乎沒有不在大陸投資的。而如果蔡英文為了意識形態持續堅持著閉鎖政策,郭台銘可以去美國,可是剩下的在台灣的其他人呢?

  內政優先還是經濟優先

  在蔡英文想見卻見不到特朗普之際,郭台銘竟然如此輕鬆見面,日前,更有台媒提出郭台銘如果與蔡英文進行總統選舉的民調比較報告, 打臉了蔡政府一年執政結果。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蔡英文政府以改革之名,宣傳他這一年來的政策,希望台灣民眾給點時間看成績。實際上,台灣民間最近是紅帽子滿天飛,在藍綠兩黨水球鬥爭還未落幕之時,政府還拿不出突破經濟困局的有效辦法,新南向雷聲大雨點小、前瞻計劃正在消耗台灣過往的資本等,這都是台灣民眾目前失望的原因。

  然而,對民進黨政府而言,郭台銘的例子證明了台灣企業唯有跨足更大的市場,才可能壯大,如果只是一味的仇中、抗中,政治上的對立不滿恐將影響民眾對經濟成長的期待。此刻,台灣政府需要思考的是,在兩岸關係日趨緊張之際,如果只是一味反對的話,非但不是幫忙,反而是扯後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857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