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勞心酸誰人知 .....

光頭強| 2017-07-29| 檢舉

馬勞心酸誰人知 .....

文化是群體社會生活形態的一種體現。

在馬來西亞的南端-新山,一直存在著一種獨特的生活模式,一種我們新山人從小到大都一同經歷的生活。那就是新山人不分晝夜地越過新柔長堤到新加坡工作的生活與生。如今,我們統稱這些越堤族為「馬勞」。

馬勞,看似收入豐厚卻又辛勤,看似壓抑又自由的一族。而他們究竟是存活在怎麼樣的掙扎里呢?在這裡,小編會為你帶來馬勞文化里表現出的幾種生活與生存的掙扎。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收入高 = 自作自受?

在每天一大清早摸黑去上班,回到家又已經是夜晚這樣的生活里,馬勞心裏面對的壓力往往比較大。因此,在網絡上的埋冤也相對地比較多。我們不難發現馬勞在FB的埋冤,通常傾向於新柔長堤堵車的問題。而總在這種時候,會有一些人會說 「要去新加坡做工就不要怨」、「自己要去新加坡賺多錢,活該!」、或者 「嘿!要賺就不要怨啦!」等等諸如此類的聲浪。

事實上,冷靜地思考一下,你會發現這些反駁其實是一種迷思。

新山有別于吉隆坡,它有發展空間的局限,工作機會不多。同時,新加坡匯率為新山人提供了一個極為豐厚收入的選擇。再加上,只需要投資2公里(但耗費幾小時)的路程,就能以同樣的工作換取更高的薪水。這種種因素引發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馬勞在新加坡的工作有專業人士、技術人員、銷售員等等不同層次與收入的工作。因此,馬勞並不只有專業人士在新加坡打工,事實上,有大部分是屬於藍領的馬勞,他們的家境需要他們每一天去經歷那幾小時的堵車噩夢。而這些馬勞,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住在好房子裡,買豪華汽車。他們僅僅只是很簡單地過著「匯率生活」,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承認有些馬勞在面對這種反駁時,是無可奈何、委屈、卻又必須故作堅強的。這些往往心酸誰人懂? 每個人都有權利為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節省 或 揮霍

但同時,我們不難發現馬勞在新加坡工作的時候,基本上都非常節儉。因為,節儉代表著可以把更多的收入帶回馬來西亞。這樣的壓抑反而導致了新山人在周末的消費能力迅速增加。很快的,馬勞們養成了周日省小錢,周末花大錢的生活習慣。

但是,馬勞在新加坡感受到的也有它的過度單一化和系統化、惡劣的工作文化、壓抑和擁擠。他們總在想念回到新山,生活會多精彩、多元、自由與輕鬆。這也是有許多馬勞,即使成為了永久居民(PR),也沒有放棄過馬來西亞的公民權。他們是掙扎的。他們遊蕩在兩國的好與壞之間,捉摸不定。所以往往心酸苦辣艱辛的過程自己才知道。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834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