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 「頒假獎」5年前已拆穿~~仍然有沽名釣譽者甘願上鉤
圖說:假獎疑雲最先在2012年被踢爆,更點名該組織運作有問題。
(檳城26日訊)歐洲商業協會被指涉嫌頒假獎項事件早在2012年及2013年已被揭穿,但還是繼續有人領獎。
據《南洋商報》發現,「歐洲商業協會(EBA)被指涉嫌頒發假獎項事件」最早是在2012年6月被一名部落客The 3 Dots 以「都柏林華而不實的獎項」(The Dublin Vanity Awards)踢爆,隨後更在2013年正式被媒體揭發,這也意味著,若有良好的調查審核機制和鑑定程序,沒有任何單位是會在不知情下「受騙」而付費領獎,抑或有其他可能性。
圖說:有關報道早在2013年出街,更在隔年得獎,上網便可查閱。
揭發調查膺最佳報道
設在塞拉耶佛和貝爾格勒的調查報告中心是在2013年8月29日,以「買國際獎項在家後院炫耀」標題報道此事,當時報道甚至詳細揭露了個別獎項的配套和價碼,同時還訪問了部分得獎人。而這篇調查報道更在2014年榮獲塞爾維亞年度最佳調查報道獎。
檳島市政廳及時任市長拿督峇達雅是在2013年分別獲得「最佳市政局」和「最佳市長」,而威省市議會及時任威省市議會主席拿督麥姆娜是在2014年「最佳市政局」、「最佳市長」、「最佳醫藥旅遊友善網站」,以及「最佳假日經典與度假勝地」4項殊榮,但是,由於該獎項早在2012年就被揭露有疑問,因此引起質疑。
另外,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校長拿督阿斯瑪伊斯邁教授也曾在2013年出任馬來西亞回教理科大學校長時,榮獲「最佳年度管理者」和「2013年最佳科學家」,而該校也獲得「最佳區域大學」。本報嘗試聯絡理科大學公關及阿斯瑪的助理,惟未獲回應。
「給予榮譽卻須付費?」教育人士:嗅出欺騙味道
一名吉隆坡大學學院的校長就表示,一般上,學府在收到任何邀請時,都會先鑑定有關單位的正確性及地位,包括先了解是否有不合理的要求如付費等,而不是一口答應。
「現在很多事物上網就能查到有沒有問題,一旦發現有任何問題,我們都會謹慎面對,不會馬上答應。」
不過,這名不願具名的校長點出,任何獎項應是一份肯定與認同,因此一般不會提出付費的要求,就算是付費也不可能如此昂貴。
「榮譽是他們(主辦單位)給的,怎可能還要我們付錢,單憑這點就嗅出(欺騙)味道。」
《泰晤士報》是在日前揭露此事而引起軒然大波,而此之前,也有部落客在2016年以「歐洲商業協會賣獎項,不犯法卻備受質疑」,再度點出這個獎項的公信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814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