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訊)隨著內閣上個月議決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徹查90年代的國家銀行炒匯虧損案後,國家元首御准成立由前政府首席秘書兼國油主席丹斯里西迪哈山為首的皇家調查委員會,並會在3個月內完成調查。
該皇委會共4位成員,即西迪哈山、高庭法官拿督威拉卡瑪魯丁、大馬交易所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達祖丁及利商特工隊聯合主席丹斯里蘇子文。其中,西迪哈山和蘇子文是之前調查國行炒匯虧損案的特工隊成員。
首相辦公室今日稱,2位成員繼續受委,是為了延續之前的調查,其他成員則是考慮到了他們的專業領域的資歷。
「這支皇委會已在本月15日生效,目標是在3個月內完成調查,並把報告呈交國家元首。」
特工隊在早前提呈給內閣的報告提到在這起事件中,有人隱瞞虧損的事實,並向內閣和國會提呈了混淆他們的資料。
首相辦公室在今年6月發表聲明稱,負責調查大馬90年代爆發的國家銀行炒外匯醜聞的特工隊,已經完成1980和1990年代國家銀行100億美元(約443億令吉)炒外匯案件的調查,報告也已經提呈給內閣,並且獲得內閣同意成立一個皇委會調查此事件。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有初步證據
當時的聲明稱,特工隊調查認為,此案有初步證據,因此才會建議成立皇委會,因為成立皇委會,就可以根據法律展開更深入的調查。
當時的聲明也提到,因此皇委會的成立,其目的是為了照顧公眾的利益,要知道外匯的虧損情況,這是這是因為特工隊發現,實際的虧損比向內閣和國會報告的還要多。
國家銀行炒外匯醜聞在1994年爆發,與大馬土著金融醜聞(BMF)並列為前首相敦馬哈迪執政生涯中最大醜聞,惟這宗被譽為「外匯交易虧損最多」的案件卻從來未被調查。
國家銀行在1994年坦承在外匯交易上虧損150億令吉,而時任首相的敦馬哈迪因此成眾矢之的,但當時政府低調處理此事,也沒有委任任何單位進行調查。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此前,國家銀行前助理總裁阿都慕勒批評馬哈迪指示國家銀行進行外匯交易,最終虧損不是外傳的150億令吉,而是100億美元(約443億令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737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