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人買車請等一等!車市面臨大洗牌,這些車或將降價37%!普騰危機到來?

ROCKET| 2017-07-06| 檢舉

普騰車本來是馬來西亞人的驕傲,可是自從被中國吉利收購以後,便失去了原本「純國產車」尊貴地位,價格也因此受到影響,大馬人想要買車,請等一等,外國車或將要大幅降價。。。

 

(吉隆坡5日訊)普騰與中國吉利汽車聯姻,失去「純國產車」地位,搖動多年的汽車國內稅架構,達證券認為,如果政府調低國內稅,預期普騰平均售價將提高10%,而外國品牌汽車則可能平均降價37%,攪動原已白熱化的汽車市場。

普騰失「純國產車」地位

不過,達證券強調,國內稅降低與否屬於長期政策,畢竟步伐太快可能造成政府失去近百億令吉稅收,而目前商品跌價已為國家財政帶來壓力,加上政府積極減少赤字,因此短期內不太可能降低國內稅。

 

較早前,多元資源工業(DRBHCOM,1619,主板工業產品組)脫售普騰的49.9%股權給吉利。達證券表示,基於普騰已經不再享有「純國產車」地位,相信國內稅可能逐步調低。

外國車銷售看漲

分析員預期,如果汽車國內稅調整,兩大非國產車品牌豐田(Toyota)和本田(Honda)的平均售價可能大幅降低37%,日後有望取得更好的成長走勢。

達證券預測,稅務調整後,儘管普騰與第二國產車(Perodua)的產品售價仍屬於最低水平,但鑒於國產車和非國產車的價差將大幅拉近,意味更多消費者有能力負擔外國汽車,屆時將推動汽車銷量增長。

 

不過,該行也指出,普騰繳納國內稅意味著產品平均售價可能提高10%左右,這可能打擊汽車市場買氣。

達證券認為,與其他車款的50%國內稅相比,政府更可能向普騰徵收較低的國內稅,而非全面取消這項稅務,主要原因包括避免稅收減少、依普騰持股調整國內稅、增加普騰的國內稅等。

達證券表示,基於承諾在前,相信政府必須調整汽車國內稅,估計稅率降低後,政府可能會失去高達91億令吉的稅收,占現有總國內稅的70%。

達證券認為,儘管消費情緒仍低落,但從大馬經研院數據來看,今年首季消費情緒指數已經有些許回揚,相信在情緒回揚下,消費者將會把物品轉移至必須品上,預期汽車銷量有望取得復甦。

 

分期付款拒貸率走高48.3%

達證券認為,較為令人擔心的是,今年首5個月貸款申請雖減少了15.7%,但分期付款拒貸率卻走高48.3%。

達證券相信,這個趨勢仍會出現在今年下半年,此舉並不利於汽車領域。

達證券補充,較為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去年隔夜政策利率(OPR)下砍後,在低息貸款利率下,可取得較為正面的反應。

延伸:

國產車轉型免栽員.吉利娶普騰得蓮花

多元資源工業集團與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今日達成協議,由後者收購49.9%普騰股權。

 

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普騰49.9%的股權;通過這項交易普騰,也出售英國汽車製造商蓮花汽車(Lotus)的全部股權。雙方昨日在第二財政部長佐哈利(左三)見證下,簽署具約束力的關鍵條款協議。左二為吉利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兼財務長李東輝,右二為多元資源工業集團董事經理賽法依沙。這場重要新聞發布會吸引大批媒體採訪。(圖:星洲日報)

(布城24日訊)多元資源工業集團(DRBHICOM,1619,主板工業產品股)與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Geely)今日達成協議,由後者收購49.9%普騰股權。

通過這項交易,普騰也將出售英國汽車製造商蓮花汽車(Lotus)的全部股權,其中吉利集團收購51%,剩餘49%是由本地馬來商業大亨丹斯里賽莫達所控制的Etika汽車公司收購。這意味普騰將退出跑車市場,印證了外界指吉利想要進軍跑車市場的傳言。

普騰母公司多元資源工業仍以50.1%股權掌握普騰控制權。

第二財長拿督佐哈利今日在布城見證雙方簽署具約束力的關鍵條款協議;雙方估計於今年7月中簽署最終協議。

 

15億低息貸款仍要償還

佐哈利在過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雖然普騰引進外國策略夥伴,但去年政府借出的15億令吉低息貸款仍要償還,而這點吉利集團也同意。多元資源工業集團董事經理拿督斯里賽法依沙坦誠,若沒引進策略夥伴,擁有約1萬名員工的普騰很大可能需要裁員,但如今可專注在轉型計劃上,未來有可能取得正面發展和盈利。「我們的意向是振興普騰商標,因為這是馬來西亞第一個國產車,擁有30多年的歷史。」

賽法依沙透露,普騰是以1億英磅脫售蓮花;所以,擁有51%的吉利是以5100萬英磅購入,而Etika是4900萬英磅。

他深信最終會以上述價格出售成交。換言之,吉利需耗費5100萬英磅向普騰買下51%的蓮花控制權。

據悉,上述兩家公司並不會組成聯營公司,而普騰退出跑車市場志在專注於普騰轉型計劃。

誰反對賣普騰?

普騰在1993年高峰期占國內汽車市場74%,以往每周可賣出約4000輛,後來跌至每周2000輛,去年4月初竟有一周只賣200輛的新低紀錄;截至去年的市場份額已跌至15%。

馬哈迪說,普騰每月銷量若少過5000輛可能破產。

2013年,普騰制定了到2017年年產量達到50萬輛的目標,但去年僅生產了15萬輛汽車。

普騰一直受政府保護,包括政策與資金,曾高居市場榜首不無關係,但隨著東協與全球市場的開放,後期連年虧錢。

普騰虧的是國家與人民的錢!

普騰積極物色合作夥伴,法國標緻與雪鐵龍PSA集團和中國吉利汽車集團傳得甚囂塵上,預計上半年,甚至4月份即有答案。

去年4月,政府再次為普騰提供15億令吉的低息貸款;當時納吉強調這不是拯救行動,也非無條件提供貸款,但,一年來不但未能擺脫困境,還每下愈況。

納吉強調,馬哈迪時代的國家汽車公司(普騰)已結束,只要找到合作夥伴,普騰將可擺脫困境。

今天,普騰是政府與國家的嚴重負累,民怨日盛,打擊了國陣與大選的布局。

馬哈迪極力反對普騰脫手予外資,認為國家汽車工業將遭到重挫,普騰將不再是國產車,工人失業,2020年先進國宏願也難以如願。

馬哈迪忽略了,德國寶馬(BMW)收購英國Mini,中國吉利汽車收購瑞典沃爾沃Volvo,大馬普騰收購英國蓮花(Lotus),德國福士偉根收購捷克Skoda,無損其國產車地位的事實。

普騰的研發部門和公司註冊都在大馬,即使最終可能被百分百收購,它還是有權利有資格稱為國產品牌。

PSA和吉利汽車都有著衝出大馬,走向東協,跨向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國等亞洲市場,放眼1100萬輛市場總銷量的遠大雄心。

這一切,說明了普騰被外資收購非但不會失去國產的地位,還會增加就業與市場份額的機會。

它也印證了納吉批評馬哈迪過度干預普騰的運作,導致普騰陷入困境。

普騰須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以面向成功之路。政府無意收購普騰,普騰將繼續成為私營企業,除了政府難以挽救普騰的汽車銷量,有形或無形之手對市場的干預,在大馬或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受歡迎。

國際自由與開放的貿易體系一直幫助推動著全球的繁榮與和平,如果它出了問題,那將令人惋惜。

無論是特朗普對蘋果手機,或眼下中國的無形之手,保護主義對市場的干預,當面對全球化時代的必然來臨時,註定必將失敗。

普騰終於勇於去做「對和應該做」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585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