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騙子越來越多,騙人的招數簡直花樣百出,而一些人,專門欺騙老弱病殘,更為可惡,他們針對人們好占小便宜的心理,用一些小恩小惠騙走了他們的個人資料,從事非法活動。
在這個詐騙集團橫行的時代,經常都會聽見有人呼籲「別輕易透露個人資料」,免得被他人盜用了身份做些犯法的事, 尤其是身份證及護照等重要證件更是不能落入他人手中 。不料,雪州鵝嘜縣日前卻有15人齊齊中招,個人資料同時遭不法分子盜用,欠下電訊公司逾千令吉的電話費!
星報於6月30日刊登了一篇獨家報道,揭露了雪州鵝嘜縣15名受害者被盜用個人資料的經過。這15名受害者皆來自同一區域,住在黑風洞Taman Prima Selayang的一棟組屋,且大多都是退休人士、無業人士或低薪人士。
圖片來源:星報
73歲的Liang Ngan Kan表示,他從2015年起,就開始陸續收到國內某家電訊公司的月結帳單,催促他償還電話費。弔詭的是,他根本沒有手機,更不曾簽購任何電訊配套,如今卻欠下了高達1千800令吉的電話費。
不僅如此,他的妻子和妯娌也在差不多相同的時候,開始接到了該電訊公司的月結帳單,而她們也沒有簽購該電訊公司的相關配套。
Liang Ngan Kan的女兒Kasthuri表示,她已經代替父母親及阿姨向警方作出投報,惟上庭程序繁雜,因此她並不打算將此事鬧上法庭。
圖片來源:網絡
另一方面,86歲的Arokiasamy Thomas也曾就此事兩次到警局報案,因在過去兩年中,他經常都會收到追債公司的信件及來電,威脅他儘快還錢,讓他不堪其擾。
其中一名受害者Renukah Doraisamy(40歲)則表示,這些追債公司時不時就會打給他們討債,讓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直到近日,幾名受害者在交談下才得知,不只有自己的個人資料被盜用,於是團結起來在本月8日到布城的大馬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MCMC)報案,揭發了這個個人資料集體被盜用的案件。
圖片來源:網絡
據報道,幾名受害者懷疑,他們曾接受一些「慈善團體」的捐助,以自己的身份證副本來交換米和必需品,才會因此泄露了個人資料。當時那些「慈善團體」聲稱,倘若民眾想要領取免費的米或日常用品,就必須呈交自己的身份證副本,以核實身份。
所幸的是,有關電訊公司在得知了這起案件後,已經將幾名受害者「拖欠已久」的電話費一筆勾銷,以「欺詐案」來處理。
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執法與調查組主任拿督莫哈末沙菲益則指出,這起詐騙案顯然是有不法分子透過竊取他人的個人資料,從中牟利。因此沙菲益除了提醒民眾必須小心提防外,也提醒電訊公司必須嚴格遵照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法令,避免讓不法分子有機可趁。
根據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法令,消費者在簽購手機時,必須出示身份證明,由電訊公司查實為本人後,消費者方可通過申請,成功獲得電話號碼。
案例延伸:
檳城私人健康資料的保密權利遭侵犯
最近有新聞報道說,一組駭客侵入政府和私人醫院的電腦系統,盜取了千萬人的健康資料,然後通過專門售賣資料集團賣給製藥公司。這些事情令本會深感不安。
這種網絡盜竊的後果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我們的政府和各個機構為了要環保,都在嘗試把一切「上網」,如銀行交易、填表格、投訴、等等。但是,我們並不能保證這些做法的安全。上述事件就證實了這點。其實之前已有新聞報道說,每年報案的網絡犯罪案件就有 10,000 宗,涉及的錢財損失超過 270 萬元;主要的罪行是網絡詐騙和侵入電腦伺服器。
破壞隱私不是小事,必須嚴肅對待。很多人或許不明白這點。但是,現在他們的個人資料被竊取和賣給無德者牟利,最後賣給藥品公司,利用非法獲取的資料來從他們身上賺更多錢。
我們也要想到,買資料的可能不只藥品公司,或許其他領域的公司也可從中牟利,如保險公司。
這起事件向我們發出了清楚的信號:如果一組駭客能突破政府和私人醫院的網絡安全系統,輕易竊取私人的健康資料,他們也能偷其他的私人資料,賣給肯出更高價的人;比如說,銀行的私人戶頭資料。這種事情可能正在發生,只是還沒查到而已。
儘管如此,但負責網絡安全的機構卻把責任推給大眾,說不管是商號還是個人,如果發現電腦伺服器被動了手腳,就要報告,以便制止發生任何資料盜竊案。這顯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任誰發現電腦伺服器出了問題,一切都可能太遲了,除非他就是駭客。
基於以上原因,本會建議:
•網絡搜證情報中心、馬來西亞網絡安全與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等機構,應防範於未然,追蹤和制止駭客偷竊這些資料。
•買這些資料的公司,如製藥公司,因非法擁有他人資料,應被控犯刑事罪。如果這些非法獲取的資料沒有市場,竊取資料就變成多餘了。
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網絡搜證情報中心和馬來西亞網絡安全是負責此類事情的機構,有責任立刻加強我們的網絡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558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