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醫院 一個在家裡夫婦 。 同日病逝兒女痛上加痛
一個在醫院 一個在家裡夫婦 。 同日病逝兒女痛上加痛

(怡保29日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兩句話流傳到今天已成為許多恩愛夫妻常掛在嘴邊的悽美誓言,
可是對24歲的陳震東和18歲的陳寧利兩兄妹來說,這反而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痛,因為在父母同年同月同日死之後,
這世上就只剩下兄妹倆相依為命,過著兩地分隔、寄人籬下的生活。
幾乎同一時間失去2名至親的陳震東任職侍應,妹妹陳寧利在去年的 SPM 考試中考獲 10A 優異成績,目前在金葆拉曼大學攻讀基礎班。
長期受病痛折騰
兩兄妹的雙親,即52歲的陳耀光和48歲的葉富花因長期受到病痛折騰,幾乎是相約一起攜手走完人生路。
對於雙親一起離開人間,頓令涉世未深的兩兄妹感到措手不及,前途茫茫,一籌莫展。
陳震東接受光明日報訪問說,他周一下午5點半發現媽媽失去意識,呼喚她也沒有反應,向一名友人尋求協助後,
趕緊將媽媽載送到醫院急救,惟最終媽媽還是返魂乏術。
「醫生打了一支又一支的強心針,媽媽始終沒有恢復心跳......」
談到媽媽是否有留下遺言時,陳震東披露,向來身體虛弱的媽媽曾不斷叮嚀他說,如果她走了,不要為她難過,並要他和妹妹好好生活下去。
當醫生診斷媽媽往生後,他當天晚上連夜辦理領屍手續,領出媽媽的遺體,乘坐羅里伴隨著媽媽的靈柩到萬里望太平院,以安排喪禮事宜。
當一切處理好之後,他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到家時,已是午夜12點。可是更讓他感到震驚的是,他發現爸爸動也不動側躺在客廳的病床,
上前觸摸爸爸的身體時,驚覺爸爸已沒有體溫,身體變得僵硬。這讓剛失去媽媽的他內心震驚無比,整個人愣住了:「怎麼連爸爸也走了!」
他過後從負責殯葬工作的人員口中獲悉,從遺體的僵硬度推算,爸爸相信是跟媽媽同一時間過世。
「爸爸是B型肝炎患者,起初還以為是胃痛,因此只是服用胃藥止痛,結果拖延了多年;可是爸爸今年3月接受檢查時,
被醫生診斷是末期肝癌,而舒緩護理中心醫務人員也交代家人要有心理準備,說爸爸隨時會離開。」
陳震東提到,爸爸近日的意識已逐漸模糊、薄弱,當他發現媽媽情況不妥,趕緊聯絡友人載送媽媽進院,
出門時還看見爸爸正使勁撐著身體走向病榻,接著側躺在病床上,完全不清楚周遭發生甚麼事,更不曉得媽媽已出事。
而當他處理了媽媽的身後事抵達家門時,爸爸還是維持側躺的姿勢。
雙親病倒經濟陷困 幸獲親戚支付治喪費
陳震東說,爸爸是他們家的經濟支柱,生前從事銷售行業,不過因有病在身而長時間無法工作,媽媽則是家庭主婦。
在雙親雙雙病倒後,他已拿出家裡所有積蓄和金飾來變賣,以支付兩人的醫藥費,導致家中經濟陷入拮据。
不過,讓陳震東感到慶幸的是,爸媽的喪禮花費獲得親戚助一臂之力,否則他獨木難支,不知如何應對。
而最令他感到莫大的遺憾是,爸媽一直生活在困苦的環境中,未曾享樂,而他身為家中獨子,卻甚麼都做不了。

陳耀光和葉富花生前的合照
長子擬搬到叔叔家 省下屋租給妹妹讀書
陳震東難以接受一夜之間失去至愛的父母,想起從此以後,只有他和妹妹兩人相依為命過活,他即按捺不住悲慟,哽咽了起來。
「我們沒有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家,爸爸帶著我們一直租屋過活。如今父母不在了,妹妹又在外求學,我也難以一個人守住那間空屋,
面對著四面牆壁過活……」
陳震東是侍應生,月入只有1000令吉左右,微薄的薪水只夠他應付一日三餐和添購日用品,要支付屋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接下來,他唯有見步行步,初步打算搬去跟叔叔同住,這樣可以省下屋租,扣除本身的生活費後,剩下的薪水就充作妹妹的生活費,
讓妹妹專注課業,盡力完成大學課程。
幼女每月開銷800元
陳寧利憑著 SPM 佳績獲得金葆拉曼大學提供獎學金,從今年5月起攻讀為期一年的基礎班;至於生活費,她是以中五畢業後,
在等待成績發榜期間到藥材店兼職的積蓄應付。
「媽媽不久前才動了手術,花費了一筆,而且一個月需要 1000 餘令吉的醫藥費。
她希望我可以獨立掙生活費,如果真的不行的話,再向她開口…」
陳寧利目前與同學合租房間,房租需要130令吉,連同膳食、水電和課業方面的費用,每月的生活開銷預計是800令吉。
她打算明年完成基礎班後,修讀生物醫藥系。
昨日上午10時,陳震東與陳寧利兄妹倆一面擦拭淚水,一面三跪九叩拜別父母,並在親友陪同下,送爸媽最後一程。
兄妹倆為媽媽挑選了3件套裝陪葬,爸爸則是生前上班穿的長袖衣和長褲。
2輛靈車分別載著陳耀光和葉富花的靈柩,送到巴占極樂社火化。

殯儀服務東主:雪中送炭
半義務處理喪事
承辦陳耀光和葉富花夫婦喪禮的駱道院殯儀服務東主駱卓明指出,在了解陳家的家境後,公司秉著服務社會、
回饋社會的精神,雪中送炭,半義務處理喪事,讓逝者安息。
他說,陳家的遭遇令人同情,他協助陳震東領出其母親遺體再送到殯儀館不久,接到陳震東來電,通知父親也不幸在家中辭世。
他說,星期二晚上,佛教助念團得知陳家的處境後,發心結緣,還合力捐助1000令吉,體現了社會溫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